前不久,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的选人标准一直是“热爱”和“好奇心”,把那些热爱探索、具有相似价值观和好奇心的人才聚合起来,使团队拥有更大的能量去探索、创新。这些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赚钱的欲望并不能驱动一个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它只会驱动一个人把目光投在别人已经做起来的事情上,想着如何照抄、如何走捷径,而热爱和好奇心可以驱动人踏入一个全新领域,不断触摸新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带功利性的。
是的,面对竞争与诱惑,不少人的行为方式和选择标准似乎总被功利的影子所笼罩。然而,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神秘力量——好奇心,以其纯粹的本质,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不带功利色彩、不图短期利益,义无反顾地探索着未知世界、开采着真理宝藏。科学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往往是一种本能的、源自内心深处的冲动。这种冲动就像孩子看到一朵盛开的鲜花,只是单纯地被花朵鲜艳的颜色或独特的形状所吸引,进而想要凑近去看一看花瓣上的颜色、闻一闻从花蕊中散发出来的馨香,却没有任何想让花朵为自己赚取利益或获取其他好处的企图。
好奇心之所以不带功利,关键在于它是人类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和最强劲的动力——当一个人因为好奇去追逐梦想时,往往只听从内心的呼唤和驱动,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当一个人因为好奇去做某件事情时,每每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尽情享受过程的快乐和满足,而不特别介意结果会怎样;当一个人因为好奇去探索未知世界时,常常会充满激情和力量,不断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和心理耐力,而不考虑能否获得丰厚的回报。
揆诸现实生活,功利思想常常侵蚀着人的心灵,让一些人为了追名逐利而放弃自己真正热爱和好奇的事情,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放弃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以致在追逐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纯粹和快乐渐行渐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牌学校、学热门专业,不惜扼杀孩子的好奇心,逼迫其上不想上的学校、学不想学的专业,结果既让孩子痛苦不已,也使孩子碌碌无为;有的领导一味以利为先甚至唯利是图,对那些短期不见效益和无利可图的项目毫无兴趣,即使员工再有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也不予支持,结果不仅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削弱乃至遏止了单位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既然好奇心如此重要、如此珍贵,我们就应倍加珍惜、倍加爱护,最大限度地保护、鼓励和激发一切基于好奇心的求索和创新,毅然决然地放下功利的包袱,去探索那些曾让我们充满好奇的事物,去追求那些源于我们内心的快乐,从而让好奇心绽放绚烂的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