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主子拒谋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13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谋略,即计谋与策略。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竞争优势,推动目标高效达成。在中国古代,谋略常被用于政治和军事斗争,成功的谋略往往带来胜利,歧误的谋略每每导致失败。

  中国历史上,开明的君臣总会虚心纳谏,善于听取属下的计谋,愿意接受谋士的策略。但也有不少独断专行的主子,对属下和谋士所献计谋置之不理或断然拒绝。高明的计谋因主子专断而夭折,实乃谋略之不幸。

  隋朝末年,朝政纷乱,天下纷争。魏征擅长分析天下大势,提出独到见解。他先在瓦岗军首领李密部中从伍,向李密提出十项谋略性建议,但李密明示“虽奇之而不能用”。当王世充于洛口攻打李密时,魏征又向李密长史郑颞建议:“魏公(李密)虽屡次获胜,但勇将精兵已伤亡惨重;加之军中缺乏物资储备,将士立功得不到奖赏,军心日渐涣散。这两大弊端,实难应对强敌。不如深挖壕堑,高筑壁垒,与敌长期对峙。不出一月,敌军粮草耗尽,必然不战自退。待其撤退时再追击歼敌,才是必胜之法。”对魏征的计策,郑颞也是断然拒绝。魏征一气之下离开了郑颞。这一仗,自然是郑颞大败而终。

  明朝末年,辽东后金(后来的清朝)崛起,不断侵扰明朝边境。袁崇焕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曾在宁远、宁锦之战中大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效遏制了后金攻势。崇祯皇帝即位后,重新起用一度被罢免的袁崇焕,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全权负责辽东防务。袁崇焕提出著名的“稳固防守、练兵屯田、徐图恢复”之五年复辽方略,并整顿辽东防务,加强关宁锦防线,使后金难以突破。然而,崇祯多疑、急躁,且深受朝中党争影响,拒绝了袁崇焕所提方略。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突破长城喜峰口,直逼北京。袁崇焕闻讯星夜驰援,在北京城下与清军血战。这本是忠勇之举,但皇太极巧施计谋,散布谣言说袁崇焕与清军有密约。崇祯遂以“通敌叛国”等罪名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次年处以凌迟之刑。

  那些独断专行的主子,之所以轻易否定属下和谋士的意见,显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的生性多疑,猜忌心重,常常怀疑进言的属下和谋士别有用心,从根本上不信任他们;有的刚愎自用,只凭主观意志定夺大事,在认知存在明显偏差中拒绝良谋;有的偏听偏信,长期处于被赞美和顺从的环境之中,接收的都是过滤后的信息,难以接触到真实情况和逆耳真言;有的过于小心,常常伴随不安全感,一旦有人诬陷谋士居心不良,则宁可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

  主子动辄拒谏,将正确谋略挡之门外,轻则在战争中损兵折将、在事业上遇困受挫,重则军败国亡、生灵涂炭,如此惨痛教训,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