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府君山公园
“我们家乡是一个不缺少英雄的地方……那些日子都像瓷器碎片一样被尘埃掩映了,残存的光泽要等暴雨冲刷山体以后才能显现,一座山肯定是最好的见证。”这是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尹学芸的中篇小说《我爷爷与大刀梁英》中的一段文字。
天津蓟州,燕山余脉在这里形成几道蜿蜒的褶皱。这座海拔仅三百米的小山是府君山。它不争巍峨,却成为千年时光的容器,也因此出现在作家的笔端。
尹学芸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一天雨后从山上下来,在小径上突然发现了一个小孩巴掌大的瓷器碎片,它就让你喜欢,让你觉得不同凡响,后来我专门拿到有关专家那里去鉴定,的确是宋代的一块瓷器,偶然地在雨后被我发现了。这些语言其实马上就映衬到脑子里。我就想(我的)这些小说其实与这座山,是有关联的。”
作家尹学芸,生于蓟州,长于蓟州。她用文字创造了两个空间:一个叫“罕村”,一个叫“埙城”。她说:“罕村,我生长的那座村庄。它恰好是三面环水,被州河所围。从罕村出来,我来到的地方,就是埙城。……很多老同志经常说起这座城市的地理面貌,说有三座城门,北面是没有门的,北面是燕山作为屏障。燕山,其实就是那座府君山。”
这一河一山,历来是蓟州的重要地标。清道光《蓟州志》载:“盖一州之内,必有一州之山川,所以发舒地气,长养万物也。至山泽之气体,为一郡来脉所关者,尤宜加意保护,如蓟之崆峒山、沽河是也。”沽河正是州河,而府君山曾以“崆峒”为名。据原蓟州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刘春介绍:“相传黄帝问道广成子就是在这里。”《蓟县志》中收录一幅清代府君山图,包括广成子殿在内的道家宫殿清晰可见。
1995年,当地政府决定兴建一座面向市民的公园,选址就在县城以北2.5公里处的府君山。据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阎淑龙介绍,公园建设是分多个阶段完成的。包括增加步道、观景亭、观景平台等观景游园设施,增加于庆成雕塑园、地质博物馆等科普及文化展示区域。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又在府君山对面开辟了府君山广场。
修路、种树、建亭,府君山已成为蓟州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孩童在广场奔跑,追逐鸽群。登山者随时用脚步叩响石阶。在尹学芸的文学世界里,它也早已不只是“埙城”的屏障。
当府君山成为公园,山便不再沉默。如今,它更是蓟州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之一。
人与山对话,山与城共生,这是山体公园最理想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