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山公园内现存魏士毅女士纪念碑一通、天津十五烈士纪念碑一通、南皮张氏双烈女碑一通,记录了近代天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魏士毅女士纪念碑,是为纪念“三一八”惨案殉难的烈士魏士毅而建。魏士毅出生于天津商人之家,父亲魏文浚经营“范永和”百货店。1923年她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次年入本科女子艺术学院学习。1926年3月18日,在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游行请愿中,遭反动军警镇压而牺牲。魏士毅牺牲后,灵柩运回天津,埋在郊外魏家坟地。1929年,魏文浚向当局呈请在魏士毅灵柩前立碑,由于其被追认烈士,当即照准。北平市府委托天津市政当局代为立碑,并议碑身书“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魏士毅女士之墓”,款署“北平特别市市政府建”。
此事敲定后,天津市府饬令公安局与魏文浚代为办理。魏文浚念及坟地在荒郊,无人看守,建议在中山公园建碑纪念,很快征得公园董事会的同意。纪念碑很快矗立起来,碑书“魏士毅女士纪念碑”。
十五烈士纪念碑,位于中山公园南侧,上面铭刻着大革命时期牺牲的十五位英烈的光辉事迹,记载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一段历史。1926年11月23日下午,奉系军阀勾结英租界工部局逮捕了江震寰、邬集中、王纯善、马增玉4人,后又逮捕了许凤山、徐建中、孙宝山、王鹤洲、孙一山、倪家志、王建文、马自芳、王益三、赵玉良、韩玉亭等11人。1927年4月18日清晨,张作霖下令将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委组织部长、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常委江震寰等十五位革命志士以所谓“组织党部,宣传赤化,阴谋暴动”的罪名押赴刑场枪杀。
1930年,十五烈士家属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立碑、追悼、抚恤家属等三项要求。后又将死于1930年新军阀混战时的张志全、王弢楼二人补入,成为“十七烈士”。1930年12月3日,举行追悼大会,同时举行纪念碑奠基仪式。国民党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欺骗人民美化自己罢了。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复立此碑。
南皮张氏双烈女碑,源于1916年3月天津发生的一桩轰动津门的惨案。南皮县张氏(清末重臣张之万、张之洞)族人张春姑、张立姑二位烈女,为反抗直隶省高等审判厅的无理判决,以死抗争,被逼殉节。时年春姑16岁,立姑年仅14岁。此案在社会上披露后轰动津门,激起民愤。当时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为平息舆论,与地方士绅筹办了“双烈女”后事,除将张氏姐妹厚葬于西门外烈女祠外,还立了“南皮张氏双烈女碑”,才使事态平息。碑文由徐世昌撰写,书法家华世奎手书,书法家张寿篆书碑额,立碑时还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此碑后来移到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