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从王城到贡院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坐落在桂林市中心城区的靖江王府,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1372年,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靖江王府建成之后,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在这里“安营扎寨”过,前后历时280年。

  漫步靖江王府,深厚的历史积淀触手可及。宋代时,这里是铁牛寺,元代改为大国寺,后又称万寿殿。明太祖朱元璋封朱守谦为靖江王。明洪武五年,拉开了修建王府的序幕,历时20年,大功始告成。如同故宫又叫“紫禁城”一样,靖江王府也称“靖江王城”。整座王城建筑是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规制,在以独秀峰为坐标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御苑、广智门等主体建筑。

  置身王城,但见现存的明代旧物有承运殿前的明代石道,承运殿的雕栏、台基、石栏和云阶玉陛等。它们遥相呼应,相映成趣,似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承运殿为靖江王府主殿。清顺治九年(1652),农民军领导人李定国攻克桂林,定南王孔有德纵火自焚,以致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王城化成一片焦土。后来,清政府予以重建,并改为广西贡院,不少读书人在这里金榜题名。

  据史料记载,广西贡院最具规模时,有考舍5500间,可供5500名广西学子同时参加乡试。贡院门口左右两侧墙上,横排挂着八个直径约1米的竹筛,筛底上写着“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金黄色大字。广西贡院先后出进士585位,其中状元4位。得益于此,王城在历经了多重身份之后,最终变成广西师范大学的王城校区。

  为了让游客想象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感受学子们“十年寒窗”的艰辛、“金榜题名”的喜悦,这里已恢复了贡院科举考试旧观,并按旧制恢复了部分“号舍”。当我来到“考场”前时,一座御碑亭赫然在目,黑色大理石上刻着乾隆皇帝的四首律诗。其中第四首是:“周遭闱棘院沉沉,景物当前总入吟。材拟圭璋方物达,文归雅正薄根深。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水莺迁出故林。寄语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鉴负初心。”这首诗描绘了科举场景,勉励士子以真才实学应考,同时也警示考官公平取士。

  靖江王府内,还演绎着悦心的“福寿文化”——每一个福字、寿字,都有不同来历和寓意。如由慈禧题写的一米多高的红色寿字;太平岩文化石窟内,刻有朱佐敬、刘伯温等各朝名人所书不同风格的“五福”。其他福字,均刻在洞壁上,唯独乾隆的“天子福”,刻在洞顶,只有奋力跃起才可能摸到。游客们奋力跃起却屡屡擦肩,脸上掠过遗憾神色。见此情景,我不禁感怀:人生之福亦如这洞顶之字,纵使踮起脚尖也未必触及,但每一次向上的努力,终会化作命运深处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