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外卖蒸蛋上有侮辱性字母
餐饮商家不能甩锅“临时工”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1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两起外卖“羞辱门”事件接连引发关注。上海一女子点外卖,收到的蒸蛋表面被刻上侮辱性字母;东莞一消费者到餐厅取餐,发现外卖袋上竟贴有“笑死,装货”的纸条。事后,两家餐厅虽对涉事员工做出处理,却分别以“临时工心情不好”和“误贴草稿纸”为由解释。轻描淡写的道歉加上一句“已开除”,真的能抵消对消费者的伤害吗?

  消费者每一次下单,都是出于对商家的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包含被尊重的权利。在食物或包装上书写侮辱性内容,直接践踏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这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轻易抹去的。

  舆论一边谴责涉事员工和商家管理失职,一边力挺消费者公开维权:“只有病态心理才会做这种事!”“任何情绪都不该发泄在顾客的餐点上。”“‘临时工’怎么又成了挡箭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绝不能忍气吞声!”

  从法律角度看,这类行为已明确构成对消费者人格权的侵害。《民法典》禁止以侮辱方式损害他人名誉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市场监管部门同样应予以行政处罚。

  连续发生的“外卖羞辱”事件,看似个案,实则揭示了部分餐饮商家“重效率、轻管理,重销量、轻服务”的问题。一些商家在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上存在明显漏洞。餐饮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临时用工多,这绝不能成为管理失职的借口。食品安全不止是卫生问题,还包括员工素质与情绪管理。商家不能一出事就“甩锅”员工,必须认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对消费者尊严的践踏。

  改善现状,需多方共同努力。商家必须转变用工观念,建立完善的培训与关怀机制,把尊重消费者写入企业价值观;平台应优化算法,在考核中提高服务质量权重,对侮辱行为采取“一票否决”,严肃处理屡教不改的商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全链条监管,提高违法成本。消费者更应勇敢发声,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在追求效率与速度的当下,餐饮行业更需守住服务的底线,真正将消费者放在心里,让消费者感到放心、安心、有尊严,行业才能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