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和平区专场。发布会上介绍了近年来和平区立足天津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特点,聚焦建设“经济大区”使命任务,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坚定不移推动内涵式发展。
坚持“向上突破”
让内涵式发展的质效更优
像和平区这样的“小城区”要实现“大发展”,不仅空间上要向上拓展,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向上攀升,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城市品质,让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的发展。比如,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和平区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立区之本”,锁定高端、突出高质、追求高效,以构建“3255”现代都市型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三大经济”,大力巩固现代金融、国际商贸“两大支柱”,重点提升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航运服务、医药健康、数字信息“五大产业”,优化布局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区、天津·中央商务区、天津·金街、天津·五大道“五大片区”)为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价值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促进经济能级持续跃升。“十四五”以来,逐步形成万亿金融、千亿商贸,以及人力资源、科技信息、航运服务等三个百亿级产业的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始终位列全市优秀等次。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增速全市第一。
坚持“向新前行”
让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更足
和平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围绕深化“三新”,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生态、新动能、新优势。比如,为进一步发展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平区创新打造的天津市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创新社区,纳入了天开园“多点”的空间发展布局,正在不断汇聚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推动高质量服务供给与高水平经济产出双向赋能。天津市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创新社区,落户企业入住率已超75%,涵盖医疗、教育、金融法律等核心领域,以及算力、数据、训练、评测等全产业链条,能够进一步带动提升科技含量、就业容量、税源质量,到今年底预计营收可达5亿元。
坚持“向内挖潜”
让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更牢
寸土寸金的和平区,扩大规模、拓展空间的外延式发展不适用,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发展不适宜,微更新、精提升才是最优解。为此,和平区把推动内涵式发展的用力点放在“挖掘自身潜力、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内生动力”上,促进经济增长从规模扩张、外部依赖转向内涵提升、内部驱动。比如,在做实“三量”上,和平区围绕街区、楼宇、洋楼等载体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入新场景、新业态、新产业,促进功能舒适度、环境便捷度、空间适配度、产业融合度的协调统一。“十四五”以来,相继建成五大道公园、民园1920街区、华北首个超300米的“津塔”观光厅,打造航运、金融等主题楼宇11座,累计盘活和平印象城、大理道樘院等存量资源超75万平方米。
坚持“向外开放”
让内涵式发展的外延更广
推动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和平区有很深的体会,就是城区越对外开放,越能吸引更多创新理念、先进经验和优质要素。为此,和平区注重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锚定先行区、示范区的使命任务,在产业承接、项目衔接、资源对接上探索实践,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十四五”以来,引进京冀企业1700余家、总投资200亿元,与京冀两地在党建共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合作成果。另一方面,用好本市塑造平台型、都市型等“五型”开放新优势,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交流,以接轨国际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承载能级,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区、中国楼宇经济活力焕新示范城区等称号。
记者 赵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