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讲述桃园结义弟兄在徐州失散,关羽在张辽的劝说下,降汉不降曹,暂时蜗居在曹营,等候大哥刘备的消息。此时,刘备已投袁绍,并赞同袁绍率军伐曹。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充当先锋,进攻白马,曹操急忙兴兵御敌。关羽得知消息主动请战,但被曹操婉拒。
曹操带领大军亲临白马,与颜良统领的军队交战。不想颜良武艺高强,顷刻之间,连折曹营两将,曹操又忧又怕。谋士程昱献计,“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曹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说:“吾恐他立了功便去。”这也是曹操出兵前,婉拒关羽的原因。但程昱到底是高参,一句话点醒了曹操。他说,刘备若在,必投袁绍,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斩了颜良,那袁绍必疑刘备而杀之。刘备如果死了,那关羽不就死心塌地地留在您身边了吗?这真是一箭双雕的高招,曹操大喜,立即派人去请关羽。
关公此时也是立功心切,领令后马上提青龙刀,上赤兔马,引从者数人,至白马来见曹操。曹操见关羽到来,告诉他颜良连诛我二将,勇不可当,恳请云长万不可轻敌。关羽在山头观看河北人马后,说其如土鸡瓦犬耳!曹操告诉关羽:“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对曹操说:“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但曹操心里依然没底,一再嘱咐关羽不可轻敌,但他并不知道关羽要凭借自己马快刀沉的优势,采取偷袭战术,斩首颜良。但见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河北首将被斩,军兵大败而逃,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曹操见到关公献上的颜良首级夸赞“将军真神人也!”此时,关公谦虚地说了一句,“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曹操闻听大惊,不仅告诉左右将官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还把张翼德的名字写于衣袍襟底,这便为长坂坡遇到张飞,留下了一个伏笔。
京剧《斩颜良》,也叫《白马坡》,剧情与原著基本相同。只是在颜良出征前,安排了一场与刘备见面的戏与原著不同。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刘备当时修书一封托付颜良,如遇关羽一定转交,但这一内容与后面的剧情并没有任何关联,颜良虽然怀揣刘备书信,但和关羽没有半句沟通,就死于了刀下。
《斩颜良》虽然属于关公戏,但这出戏的主角应该是颜良。已故天津京剧名家赵松樵先生,文武全才,功架优美,翻跌扑打,气势猛勇,他扮演的颜良,勾碎红脸、短红髯、扎软靠,手持一把大刀,一身煞气,八面威风,狂傲自大,不可一世。颜良的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势如排山倒海,尤其是被斩后摔的僵尸,先是高高腾起,再重重摔下,又快又脆又狠,难度极高。每演至此,都是满堂爆彩,故赵先生享有“活颜良”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