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长虹生态园
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长虹生态园,是市民马桂兰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她来这里的目的不是遛弯,也不是唱歌,而是摄影。来公园活动的人,成为她镜头定格的美好瞬间。在她多年的拍摄经历中,长虹合唱团是她跟拍时间最长的团队。
长虹生态园南临长江道,东依津河,占地超33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7万平方米。公园原名“湾兜公园”,名字里的“兜”字,藏着一段与墙子河有关的往事。
据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规划八院副院长冯天甲介绍:“之所以叫做‘湾兜’,是跟这个地方的地名有关系——因为墙子河在流经公园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兜囊的形状,因此而得名。”
湾兜公园始建于1953年,但由于当时基础工程建设缓慢,公园始终没能真正向游人开放。1986年6月30日,沉寂了三十年的湾兜公园重建后开放,因两侧临长江道与红旗路,故更名“长虹公园”。33.9万平方米的园子里,三分之一是水面,波光粼粼里映着人们的笑脸。2008年,长虹公园再次迎来蜕变:完善五大功能区和20多个景点,更名为“长虹生态园”。依照“山水园林、南派建筑、植物造景、生态造园”的原则,公园经过重建,融合了北方的开阔和南方的精巧,移步异景,皆具匠心。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规划分院院长刘美接受采访时表示:“湾兜历史的空间基因,从没有消失过。公园的核心水域,包括柳池的柔和曲线,还有中部水域向陆地轻微的凹进,这些都是当年水陆肌理的一个空间延续。既保留了北方园林的开阔大气,又引入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南派风格的建筑。通过建筑和自然景观的融合,营造了北国江南的诗意氛围。”
提升改造后的长虹生态园,景色宜人,绿草成茵,百花盛放,人文气息浓郁。尤其碧桃园,以面积大、品种多、花期盛,闻名津城,自1995年起,每年一度的碧桃节,成为津门赏花胜景,人们前来踏春、摄影,捕捉春天的气息。
十几年来,马桂兰的摄影镜头中,还装进了公园中更多生动的表情: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老会,连续8年在公园里训练,终于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座从湾兜走来的公园,有复刻历史的水域,有南北交融的景致,还有四季变换的动人风光。而那些晨光里歌唱的身影,镜头后执着的目光,属于每个享受生活的普通人。他们让园林有温度,让时光有刻度,他们是公园里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