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41个教师节,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正式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蓟州区第六小学教师孟庆阳光荣入选。自1999年踏上三尺讲台,他便深深扎根在故乡蓟州的教育土壤中,26年初心不改,不仅首创“润悟”教学模式打破数学课堂的枯燥壁垒,更以育人者的热忱与担当,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用行动诠释着“最美教师”的深刻内涵。
“润悟”课堂
让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
孟庆阳老师的数学课堂与众不同。
他的数学课从未停留在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简单讲解上。课堂上,孟庆阳老师正深入讲解“百分数的认识”,他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真实案例,“某医院腰椎滑脱手术成功率从90%提升至99.99%”,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99.99%的成功率意味着0.01%的失败可能性。”有同学说道。孟庆阳顺势而为,带领学生切换“病人”与“医生”双视角解读百分率。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逐渐领悟到:对医生而言,0.01%是极低失败概率,但对遭遇失败的病人来说,这个概率便是100%。“原来每个百分率背后,都连着鲜活的生命。”课后,有学生这样感慨。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了百分数与概率的核心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敬畏生命、理解责任的种子。
“数学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能传递价值的工具。”孟庆阳说,为破解小学数学课堂“多枯燥、少趣味”的难题,他历经多年探索,首创“润悟”教学模式,将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悟”与现代教育理论深度融合,以数学知识为媒介、真实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体悟、感悟、领悟与顿悟,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在平均数教学中,孟庆阳同样从学生的生活困惑切入,设计了“如何应对妈妈总说别人家孩子更好”的情境。他让学生分组收集自己与同学完成作业的时间数据,引导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同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关爱,将数学学习转化为情感成长的契机。
“把生活搬进课堂,让数学贴近孩子”是孟庆阳让数学变有趣的关键。他将二胎家庭的资源分配问题、奥运会奖牌预测等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融入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有数据支撑的理性思考”。
在孟庆阳的教学理念中,他认为“没有回答错误的问题”,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言。“孩子所谓的错误真的是错误吗?也许只是我们没真正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有学生坚持需要六个视角观察长方体,孟庆阳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大家发现:对于规则长方体可能只需要三个视角,但对于特殊物体,多视角观察才能看到更全面的真相。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视角,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地评判对错,而是倾听和理解每个声音背后的思维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真理,在思考中成长。”孟庆阳说。
从“独行快”
到“众行远”的教育传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孟庆阳常对青年教师说的话。2016年,为了让“润悟”教学的理念惠及更多师生,他发起成立了一个自发的教师学习组织,最初只有5名志同道合的同事参与。如今,这个小团体已成长为教育部授牌的“孟庆阳名师工作室”,团队规模扩展到40余人,累计培养区域内教师超过70名,成为蓟州区乃至天津市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创新策源地”和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走进蓟州六小的孟庆阳名师工作室,年轻教师围坐在一起,拿着教学设计讨论教学环节的优化。孟庆阳则坐在一旁,时而倾听,时而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思考“这个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辨?”“如何在这个知识点中融入价值引领?”
孟庆阳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始终坚持“手把手带、面对面教”,每三周开展一次小组分享会,聚焦研究进展与真实困惑,深度碰撞,相互启发。每学期组织一次论坛交流,推广典型经验与成果,凝聚智慧,共同提升。他还会深入年轻教师的课堂听课评课,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语言表达,到课堂互动设计,一一细致指导。
“刚加入工作室时,我对教学的理解就是‘讲、练、考的重复’,不知道怎么把思想方法融入知识教学。”工作室成员王春梅老师回忆道。孟庆阳没有直接给她“标准答案”,而是让她先尝试设计一堂“润悟”风格的课,再通过集体研讨帮她打磨。
“孟老师让我明白,好的数学课,要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乐学’,还要‘学有收获’。”王春梅说。
扎根乡村教育26年
多年来,孟庆阳始终心系农村教育,即便多次收到外省和市内名校抛出的“橄榄枝”,他都一一婉拒。“我的根在蓟州,这里的孩子需要好老师,这里的青年教师需要成长的平台。”孟庆阳说。
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区域内农村教师的培养中,在孟庆阳的带领下,工作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5人入选天津市小学数学核心团队,4人成长为蓟州区区级师徒工作室的师傅,1人入选“全国优秀农村教师奖励计划”名单,2人获评“天津市优秀教师”,3人入选天津市“三杰”支持计划,30余人次在外省及天津市内的教研和培训活动中进行教学引领和专题讲座,累计过百场,受益教师超两万人次。
“看到他们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从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我比自己获得荣誉还要开心。”孟庆阳说。
育人初心 以“数”为媒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数学课堂也不例外。”这是孟庆阳26年教育生涯中始终坚守的初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立德树人?”而“润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是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孟老师的课,不仅教我们数学,还教我们怎么做人。”这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26年来,孟庆阳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如今,“润悟”教学模式已从最初的1.0版本迭代至3.0版本,其相关成果不仅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0余节课例还先后斩获全国和天津市一等奖,以“数”育人案例被写入《天津市中小学学科课程思政指南》,为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立德树人”实践样本。
在孟庆阳看来,“润悟”的“润”,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是将价值观引领融入知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刻意、不生硬;“悟”则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自己领悟,而非被动接受。他始终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树立正确价值观”。
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全国“最美教师”,从首创“润悟”教学模式,到带领团队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孟庆阳用26年的坚守与付出,证明了“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扎根家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收获知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孟庆阳说。
文/摄 记者 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