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镌刻着自然密码的“绿色文物”,它们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今年本市首次开展古树名木“健康体检”以来,市绿委办对全市203株古树名木照“B超”、拍“CT”,截至目前,正组织专家团队对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制定“抢救复壮”具体措施,形成“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资料。
据悉,今年5月至7月,市绿委办组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家+技术骨干”复合型队伍,委托专业团队运用专业设施对全市203株古树名木精心“健康体检”,为古树照“B超”、拍“CT”,用科技给古树名木提供保护,编制精细化体检报告。这是本市首次开展古树名木“健康体检”,是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具体实践,也是本市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重要举措。
四种检测瞄准古树不同部位
历经千百年的古树名木由于环境变迁、人为干预、自然灾害影响、病虫害侵蚀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主干中空、枝条生病甚至死亡等情况,此次“体检”采取“一树一档”的精细化检测模式,运用先进监测设备对古树根系、树干、树冠和土壤生境等进行科学监测诊断,全面掌握古树健康状况。根系层检测中,运用树木雷达根系检测系统,根据回声波段分析树根生长态势,采集的数据被带回实验室详细分析。树干层检测中,检查树体腐朽、主干倾斜或劈裂等情况,使用弹性波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透视”木质部,像做“CT”一样定位内部空洞、腐朽区域,无损检测内部健康状况。树冠层检测中,判定需清除的枯枝、死杈和病虫害严重的枝条,对古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检测,进一步评估叶片健康度。地面土壤检测中,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建筑挤压、地面硬化铺装、污水排放、垃圾堆积等不利因素,对长势衰弱的古树进行土壤取样分析,精准测定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为古树日常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抢救复壮”具体措施
在检测过程中,专业团队深入走访了16个区,克服酷暑高温、古树生长环境复杂等困难,市绿委办与监测队伍每周召开线上或线下进度例会,会同市林业站、各区绿委办集中解决发现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消除环境威胁。经过连续2个月古树名木健康“体检”外业工作,7月至8月已完成内业数据分析,研究形成每株古树的日常养护建议,目前正在组织专家团队对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制定“抢救复壮”具体措施。
市绿委办将持续发挥统筹领导作用,推动各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有关工作,通过定期“把脉问诊”、科技赋能,及时掌握古树的健康状况,精准施策消除健康隐患,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记者 李文博
图片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