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专家表示长寿老人有勤劳共性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23版:文摘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今,劳动生产模式的变革、交通的便利以及智能家电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愈加便捷,人好像也变懒了。不过,想要健康长寿,恐怕还得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对此,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表示,梳理发现,尽管长寿老人在生活习惯、饮食偏好上有差异,但大多有个共同特征——勤快。他们的勤快,可概括为腿勤、手勤、嘴勤、脑勤。

  腿勤 

  脚下有路,健康有方

  重庆市梁平区荫平镇的百岁老人陈代伦一生勤劳,是当地有名的种地“老把式”,种植稻谷、小麦和四季蔬菜,样样都很出色。九十多岁时,他还能种菜,现在虽干不了农活,但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爱在院坝散步。他说人只有动起来,精神才会好。

  安徽蚌埠的百岁老人李忠信每日清晨练太极拳,晴天在庭院,雨天在廊下。他99岁时因感冒被误诊肺癌,仍坚持在病房打太极,最终疾病消散了。

  专家点评:只要迈开双腿,就能激活下肢肌群,若步幅大、踮起脚尖,锻炼的效果更好。

  手勤 

  以劳养体,以技养心

  浙江温岭104岁的应华民,用双手诠释了“生命在于劳动”。他10岁帮人放鸭,后成为新河中学校工,负责千亩农田与百头牲畜。退休后,他仍坚持每日劳作,种菜、喂猪、修缮房屋,乐此不疲。

  “我做活儿快得很,三四天就能做一双绣花鞋。”陕西泾阳的李香亭,如今104岁了仍能熟练制作儿童绣花鞋,针线穿梭间尽显巧手功夫。

  女儿梁韧说,母亲从来没学过绘画,但肯花心思思考,能自己打样纸、设计鞋样,把螃蟹、蝴蝶、梅花鹿等小动物画得惟妙惟肖。她做的鞋从来不卖,已经送出去600多双,只要大家喜欢,她就高兴。

  专家点评:书写、编织、折纸等精细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更灵活。

  嘴勤 

  以言传情,以食养生

  河南栗庄村的百岁老人栗文章,用一张“闲不住的嘴”串起邻里情。他白日在院中编绳、拔草,夜晚便张罗乡亲红白喜事。老人编的草绳结实耐用,却从不售卖,只赠乡邻。

  浙江宁波100岁的陈良章则以“潮生活”著称。尽管已经100岁了,只要天气好,他每日晨练后必与老友在公园喝茶唠嗑,话题从家长里短到国际新闻。老人还爱玩微信、刷抖音,与子女视频通话。

  专家点评:常社交可增加交流频率,其间的倾听和表达还可使思维更敏捷、语言更流畅,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脑勤

  以思促智,以学防衰

  天津的李宝雁老人,用一生践行“活到老,学到老”。她自学识字,熟读四大名著,能背诵《百家姓》全本,对历史典故如数家珍。105岁高龄时,她仍坚持每日读书看报,记忆力惊呆众人。

  专家点评:保持好奇心,多接触新鲜事物是许多百岁老人的显著特征之一。大脑不用就会“生锈”,思考是保持大脑活力的“体操”。人到老年,勤思考的关键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比如坚持阅读、学习新乐器和新知识等,尤需避免长时间刷无需“过脑”的短视频。

  (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