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原产蜀地,由四川传至大江南北。蜀葵,清康熙《天津卫志》有载,民国《天津县新志》记“俗名大麦熟”。花名得自花期。清道光年间,天津诗人金淳写这种花卉,诗题《大麦熟》,赞诵“此花能向伏中生”,溽暑伏日绽放出绚丽花朵。虽非名贵,“野种偏宜风质美”,对植根的处所也不讲究,“墙阴别就能娱目,夜合昼开丽次荣”。
金淳还写到江西腊,“名擅江西留逸致”。这种植物,康熙卫志称“其花蓝色,似菊而瓣单”,乾隆县志补充“即渊明菊,色不一类”,民国县志记其“一名六月菊”。晚香玉,民国县志有载。金淳笔下《晚香玉》:“此花名唤夜来香,素质天然伴绣床。向上玉簪怜粉腻,妙萦乌鬓伴昏黄。人依纱帐天初暮,洁比荷亭月正芳。”
诗人将婉约给了晚香玉,及至《向日葵》,则是别样笔触:“秋风秋日旭秋葵,色配中央擅种奇。卫足偏宜随日转,倾阳能使寸心知。黄铺玉砌开来耀,根自铜台远处移。每向金乌分彩色,常悬忠质显诚姿。”《天津县新志》载有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