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本书,讲人如何才能长寿。当年还认真做了笔记,无意中翻出来看了看,总结出这两点——要么随性,要么规律。
随性是最高级别。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想吃啥吃啥。不存在纠结吃肉吃素还是吃糖吃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哭过笑过就忘了,随心而动。
其他也一样,关心就看两眼,不关心就爱咋咋地!
什么车子房子票子,什么亲戚朋友孩子,别人如何活、如何看我之类……都是身外之物,看起来与我有关,本质又与我无关。
这样的人可能长寿,因为他做到了“无执念”。不执着任何欲望,就活在此时、此刻,不念过去、不思将来。
另一类长寿者恰好与之相反——相当有规律。几点吃、吃啥,几点睡、怎么睡,几点遛弯、怎么遛,何时锻炼、怎么练,喜欢什么人不喜欢什么人……绝不轻易改变。累了烦了哭了笑了,都有一套仪式,比如找固定的人倾诉,比如听歌看戏,比如吃顿好的……绝不轻易更改。
就算去外地、就算生活变动,依然不变,不会因为没吃过就多吃,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绝不换来换去。
主打不变应万变,无论别人怎么劝怎么说,他还是他自己。
这样的人之所以长寿不是因为随性随心,而是因为“熟悉的确定感”。凡事皆有可能,世事皆无常,而他深知啥也改变不了,只有坚守自我最可靠。
以上两种情况,我称为“稳固的自我”与“无我”,共同点就是“无冲突”“不纠结”。如果这两点是连续谱的两端,中间就是多数的普通人——既想随性又想控制。于是,就有了纠结、有了无奈…… 冰千里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