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药物来源以及天然饰物,长期备受重视。我国历史上更不乏以植物,尤其是以草木的花果来命名行政区划的先例。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金沙江和雅砻江在此交汇。原名上、下坝村,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而得名。1965年设渡口市,1987年改为今名。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满语名为“穆丹”,弯曲之意,从牡丹江市穿行而过。19世纪末,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来此定居,他们将“穆丹”唤作“牡丹”,于是这个音转而来的美名也就沿袭了下来。
以“百花”“万花”为名的有百花山、百花洲、百花湖和万花山。百花山,在北京西部,为西山高峰之一,是京郊避暑胜地。江西南昌百花洲,处在状元桥和三道桥之间的东湖中,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贵州省贵阳市西郊的百花湖,为1960年建坝拦蓄河水形成的人工湖,现为旅游区。陕西延安万花山,相传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故里。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南朝齐代在今湖北东部析置永兴县,因县境有一座盛产梅子的黄梅山,到了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黄梅县。明清时期,当地百姓在采茶调的基础上,创制地方戏剧,道光年间(1821-1850)传入邻近安庆地区, 人称“黄梅戏”,成为闻名海内的传统剧种之一。
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唐代宰相张九龄开发大庾岭路,路旁广植梅树,宋代倡导满山植梅,于是“梅岭”地名叫响。此外,以“梅”字打头的地名,如梅州、梅山、梅丘、梅花山、梅河口等,共有80余处。
在今陕西潼关、河南灵宝一带,商周时代生长着大片桃树林,因名“桃林”。此处是控扼关东、关西来往的要道,别称“桃林塞”。隋于此置桃林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名为灵宝县。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仙境”,使历代雅士心向往之。于是,宋代以此典在湖南新置桃源县。
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与广西桂林存有不解之缘。秦皇统一六国之时,因广西桂树成林设桂林郡。桂林市历来是广西政治、文化中心和旅游胜地,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杏是人们钟爱的水果,栽培史悠久。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究竟在哪儿?一种认为在今山西汾阳市,即杏花村汾酒产地;另一种认为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亦以产酒著名。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杜牧正在池州刺史任上,多数人认为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
今湖南长沙市西的湘江中,有一片沙洲,系由江水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南朝时,因沙洲上盛产橘子而得名橘子洲。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名句,从而使橘子洲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