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绿满津城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七、南开公园

  一个寻常秋日,国外某拍卖网站挂出两张老照片。看似普通的施工场景照,并没有收获广泛的关注与理想的成交价格,但它们却因天津文史研究者张诚的分析,掀起了关于城市记忆的层层涟漪——照片所定格的区域,就在如今南开区的核心地带。南开公园在此矗立,已经整整七十年。

  综合照片上的信息,张诚的讲述颇有故事性:“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之后,把城墙拆掉,消除了城市防御,填平了护城河。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护城河填死了,转过年来天津就出了一次很大的瘟疫,需要紧急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人物出现了,就是汉纳根。”

  汉纳根的盘算,就在泥土当中。1878年,李鸿章建广仁堂时,已在城南取土,形成坑塘。汉纳根就将大坑扩成深8尺、纵横130亩的蓄水池,用来汇集污水,自然沉淀,净化后排入海河。

  1902年8月,汉纳根在蓄水池南部出口建抽水泵房,竖两只七八丈高的大烟筒,“双烟筒”成了地标。但也就是在这个月,八国联军成立的都统衙门倒台,这个早期污水处理系统也随之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久而久之,无人修浚的蓄水池渐渐成了“臭水坑”:污水四溢,蚊蝇滋生,周边难民搭窝棚定居,天亮前的“鬼市”混杂着交易与销赃。老舍在《龙须沟》里写的“红红绿绿的稠泥浆”,正是此处的写照。

  据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经理周华春介绍:南开公园的前身是天津著名的蓄水池和鬼市所在地。这一区域在历史上曾是城市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在南开公园的设计当中,始终坚持的核心原则就是服务人民,人的需求始终是在设计中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1950年,天津整修了南门外的大干沟,填平了赤龙河,1952年又修建了南开五马路的大型马蹄形管道,而蓄水池也在这时迎来重生,被改造为公园,实现了从“害”到“益”的蜕变。周华春介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最早兴建的公园之一,南开公园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与市民生活的温度。……2011年改造的时候,重点把生态的观念引进来……到了2016年全面改造的时候,重点强化了运动功能,新增了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棋牌区等设施,进一步引入了全龄友好的理念。”

  如今的南开公园植被茂盛,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却能收获在密林中穿行的幽静。转身又见开阔的广场——那是市民休闲与社交的场所。这片土地的变迁,藏着一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