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美好的事物,我热衷于与人分享,比如一篇文章、一段视频或是一首歌、一部电影。然而我渐渐发觉,自己精心分享的内容未必被他人所喜,?即便是亲人,也可能报以冷淡,甚至引发截然不同的看法?,这让我倍感失落。终于,我深刻理解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句话的含义,从此不再轻易向人倾诉,而是学着独自品味生活的滋味。
但孩子改变了我的想法。自从他上了初中,就特别爱跟我分享他的所见所闻——从书本上读到的笑话,在网络上看到的精彩视频,总是兴致勃勃地与我分享。虽然有些内容确实妙趣横生,但也不乏在我看来索然无味的片段。每当这时,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我都会选择耐心地倾听他的分享。
后来,一位心理医生的建议让我深受触动。他特别强调:“如果你的孩子——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还愿意主动与你分享生活点滴,与你畅所欲言,这实在是值得珍惜的事。”医生解释说,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最初的征兆就是停止与父母交流,无论是快乐还是烦恼,都深深埋在心里。而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曾经的分享,换来的总是父母的忽视、否定,甚至严厉的批评。
如今,我重新找回了与人分享的勇气。我想,只要有一次分享能真正触动他人,那么所有的分享就都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