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冰棒的来了!”小弟兴奋地叫道,手指向村口。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真如此——村口出现了一团亮光。卖冰棒的人头上戴着矿灯,骑着自行车哐当哐当地过来了。
“去问妈妈要钱。”我鼓动小弟,自己则迎了上去。卖冰棒的是个中年男子,穿着一套褪色的衣服。他浑身湿透,乡下夜路崎岖难行,上坡时不得不拼命踩动自行车。他到了我家门口并未停下,只吆喝了一声“卖冰棒哦”便骑过去了——他要去村中央的广场,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那里纳凉。
我也快步跟了上去。自行车上驮着个木箱,箱体裹着透明薄膜,箱门像是上了把隐形的锁,唯有顾客上门时,卖冰棒的人才肯打开那扇可折叠的小门。
“回家找你妈妈要钱去!”他知道我的口袋里没钱,所以语气有些不耐烦。这个精明的生意人早就摸透了乡村的作息——白天大人们都在田间地头忙活,谁有闲心买冰棒?晚上大家出来纳凉,正是卖冰棒的好时机。
“来两支红豆味的。”有人从夜色中走了出来,走到卖冰棒的人面前。冰棒箱被打开,借着矿灯的光,我看清了箱内的情况:白汽升腾,一根根被薄纸包裹着的冰棒,如一块块微缩版的砖块,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排排、一层层,上下左右都用厚棉衣护着,以阻止箱内外的冷热交换,确保箱内的冰棒不被融化。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和小弟只能眼巴巴望着别人买冰棒。母亲不会轻易给我们零花钱,那时家境拮据,我和弟弟都在上学,每年开学时的学杂费就像块大石头压在父母心头。母亲总是这样安慰我们:“冰棒就是水冷冻起来的,加了点糖精,有什么好吃的?等你们读好了书,将来有本事了,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道理我们虽然都懂,但小孩终究嘴馋,哪管得了那么长远。每次卖冰棒的人到来,我和小弟都会围上去。有时卖冰棒的人骑着车走了,消失在夜幕中,小弟还会追上去,跟在后面跑上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