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毗邻天津的南京路商圈,与游客众多的五大道相去不远。面积不到一公顷的公园,栖身于西安道与潼关道之间,仿佛一处玲珑的绿洲隐秘于充满烟火气的闹市。
每周六上午,张少华教练都会如约而至,一场中国式摔跤擂台赛准时开场。跤衣翻飞,力量与技巧碰撞,赛手们刚柔并济的一招一式,搭配张教练幽默风趣的解说,上演着复兴公园里火辣、生动的日常,更吸引八方来客驻足欣赏。
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静表示,清末,摔跤文化从北京传到天津,马上就在天津落地生根,到上世纪20年代,第一家摔跤委员会在和平区成立。摔跤文化的传承能在天津如火如荼地开展,复兴公园是其中一个发挥作用的点位。
回溯百年,复兴公园的故事在时光长河中缓缓展开。清末,候补道台黄荫芬在英租界购得一片荒地。这位来自广东的爱花人士将家乡的奇花异草运抵津门,精心栽种在自家的玻璃暖窖中,四季繁花似锦,成为当时津门一景,人们便习惯称之为“黄家花园”。民国之后,花园因主人回乡养老,逐渐衰落。
1936年,英国人将位于西安道上的英国工部局沥青混凝土搅拌厂搬迁,1937年在原址东侧建游泳池,西侧修建了一座公园,公园位置与之前黄荫芬的私家花园接近。这是在英租界内修建的最后一座公园。王静介绍:英国人把这座公园叫做“皇后花园”,但大家都习惯叫这块地儿为“黄家花园”。
皇后花园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总体布局呈半规则式,中轴线统一全园。外围环路曲折有致,花园东部以通长95米的石柱大葡萄架分割空间,颇具英国花园特色。
夏秋时节,夕阳西下,皇后花园以清幽而洁雅的环境吸引着当时的摩登男女。王静说,每年到了盛夏时分,花园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消暑去处,它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游乐场,晚饭后那里便挤满了主妇和孩子们。
在动荡的岁月中,皇后花园的名字几经更改。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更名为“黄稼花园”和“兴亚二区第四公园”,而原来黄荫芬所建黄家花园的位置建起了楼房,取名“静远里”。抗战胜利后,公园更名为“复兴公园”,名字沿用至今。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庭风表示,改造后的复兴公园顺应时代需求,更加适合老百姓健身、休闲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季的光影悄然流转,仿佛记忆的时光胶囊,复兴公园珍藏着城市里的故事,陪伴人们享受乐观、幸福的生活,它以温暖的姿态,等候更多的人去走进、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