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来赵县,目的是看赵州桥,柏林禅寺是顺路游览的景点。
一进柏林禅寺,爱人看见大门附近标着“抄经”的告示牌。我们推开红色木门,十来张书桌均匀分布,每张书桌上放着一方砚台、一支毛笔、一张写着《心经》的纸。所谓的抄,就是一笔一画地照着字迹描摹。
我和爱人相邻而坐,各持毛笔,同在纸上摹写。我们像两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守着试卷,埋头做题。不同的是,高考有时间限制,还带着众人的期待;抄经完全是修心,快慢都行。
即使这样,抄经的过程也有爬山的感觉。起初觉得好玩,写着写着,手酸了,又怕把墨蹭到袖子上。很纳闷古人为何从右往左写字?突然心里急躁起来,不敢蘸浓墨,笔锋越发拘谨。抄写到一多半时,瞬间找到感觉,有一行字运笔自如,唯独竖笔歪斜无力。写到某一行时,笔心合一,人字互融,正得意间,哪知爱人“交卷”了。于是我的字飞了起来,只求速度,不保质量。剩下最后几个字,我才意识到光顾着低头“爬山”,忘了看“风景”,其实沿途可以写好的字不少,深悔收笔潦草,又开始求真务实,一笔一顿。怎奈确实累了,除了墨比前边的黑一些,字上并无长进。
我将毛笔上的墨汁在砚台边轻刮收尽,戴上笔帽搁回笔架,合紧砚盖,啜一口清茶,偷拍下案头未干的经卷,然后向上一刻伏案抄经的自己躬身作别——这仪式感,恰似下山时回望来路的修行者。
带着刚抄过经的心情行走在柏林禅寺,敬畏感大涨,虔诚度十足,走路都小心翼翼,说话也低了分贝。出了寺门,便是诱惑。门口的豌豆黄不难吃,我买了两大块。有一家卖烧饼的,有甜的、五香的、椒盐的,我尝着椒盐的味道不错,买了三包。她家的驴肉焖子也好吃,可惜价格略贵,花25元才买了两个。我又转悠着买了几瓶梨膏糖。
在去赵州桥的路上,我们不断回味柏林禅寺,说到一出寺门就做了欲望的奴隶,双双决定下次来再抄一遍《心经》,好好抄,用心抄,在流传近两千年的文字里,修一颗平和慈悲智慧干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