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3500余名顶尖技能高手将齐聚赛场,展开106个项目的巅峰对决。目前,本市所有选手正在紧张的冲刺集训阶段,昨天,市人社局召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天津队誓师暨参赛集训工作推动会,介绍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天津代表队集训备赛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集训参赛工作。
确定116名参赛选手名单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张恒荣介绍,从去年开始,市人社部门就利用2024年“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选拔参训选手,组建647名选手参加的天津集训队。并印发《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天津市参赛集训工作指导意见》,分基础阶段、全模块阶段、强化阶段和赛前冲刺四个阶段展开集训工作。根据“优中选优”原则,完成“6进4”“4进2”“2选1”三次阶段性考核,确定了116名参赛选手,参加全部106个赛项的角逐。目前,参赛选手正在进行赛前冲刺训练。
同时,利用天津职业教育优势资源,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7家单位建设106个赛项的天津集训基地,遴选确定106名教练组长、310名教练员在内的教练团队。集训基地所在单位领导一线指挥,调动各方资源,齐心协力保障集训;教练团队各司其职、协调一致,严格按照世赛和国赛的技术文件要求命题和训练,全力以赴提升选手技术技能水平。为做好参赛保障工作,人社部门还遴选确定106名裁判员、106名教练员随代表团现场保障参赛工作。
市人社局多次深入重点单位督导,与集训基地主要领导探讨提升成绩的措施,指导各项目做好备赛工作。参赛专班为106个赛项建立集训档案,内容包括参赛集训各类信息、集训框架方案、走访督导调查表、阶段性考核雷达图、阶段性考核反馈表及阶段性选拔结果;并对106个赛项现场走访督导,实时掌握教练团队、选手、设备设施、集训基地、对外交流等情况。
截至目前,参赛专班运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各项目进行了三轮次的量化分析和排名,并反馈各集训基地主管部门和教练组长。
备赛期间,人社部门与三届国赛执委会建立联系联络,及时掌握三届国赛筹备进展情况。市人社局3次赴河南郑州,对接各赛项保障单位、场地经理和相关技术支持单位,交流办赛工作经验,掌握各赛项技术规则和竞赛要点,提高备赛精准性;现场考察办赛场地、住宿酒店、餐饮和交通保障等情况,妥善协调代表团后勤保障各项工作。联系服装制作厂商,精心设计代表团团服,展示参赛选手英姿,提振士气,确保所有的参赛选手在第三届中国技能大赛中能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到最好,取得最佳的成绩。
选手刘宇轩:有难度也有信心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三年级学生刘宇轩,是三届国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选手。目前这个阶段,刘宇轩每天7点开始训练,一直备赛到23:30,每天的训练时长12小时以上已是常态。
提到此次比赛的难度,刘宇轩说,往年的比赛都是中英结合,现场会有中文翻译,但是今年的比赛是全英文的没有翻译,而且需要选手的技术难度也较大,不仅如此,今年的工作量也比往年的要求高了很多。但总体来说,刘宇轩对自己取得佳绩信心很足。他说:“我坚信,只要我们怀揣技能梦想、保持勇往直前的姿态,就一定能在技能领域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教练员王楠:期待比出好成绩
世赛选拔餐厅服务赛项天津集训队教练组长、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王楠介绍,这次学校承接的4个基地当中有2个是关于餐厅服务的,这两位选手一中一西的服务方式各有千秋,期待他们能取得预期的成绩。
同时,王楠还提道:“我们这个赛项最大的难度在于它是全英文服务,而且时长会非常长,这一次总时长选手要在场上一共待13个小时,这13个小时当中分成4个模块,最长的模块选手要连续服务5个半小时,这期间他们要全程从餐台准备,到后方跟厨师进行语言沟通、菜品推荐,包括菜品的确定,以及前期的迎客和全程的用餐服务等。此次大赛设置偏法式,这对于国内的选手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
备战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表示,作为本市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17个赛项的集训承训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过去近一年里,成立了集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校级工作专班,建立“学校—学院—项目”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动态跟踪各项目训练进展,及时解决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经过数月科学系统、艰苦扎实的训练,选手们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各项目的训练成效显著,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作为本次大赛天津市代表队集训基地,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此次承接7个世赛选拔项目(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网站技术、网络安全、3D数字游戏艺术、软件测试)、5个国赛精选项目(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软件测试、鸿蒙应用开发、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智能汽车软件开发)的集训任务。
文/摄 记者 张艳
部分图片由市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