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公安津南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王磊有幸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礼。他说观礼既是对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鼓舞和激励。
今年43岁的王磊,是让物证“开口说话”,是在细微之处追寻真相,是以科学为剑、剖开层层迷雾的卫士。参加公安工作21年来,累计勘查各类现场5000余个,检验痕迹物证1.1万件,参与侦破处置重大案事件800余起。用精湛技术为侦查破案提供支撑,于毫厘之间捍卫公正。
一根鞋带 发现“证言”
一天早上,急促的电话铃声响彻警队:“有群众报警称,一楼的遮雨棚上发现一具尸体,你们立即进行现场勘查。”
闻警而动!赶到现场发现,这是一具高度腐败的男尸,面目特征已经不可辨认。死者60多岁,只穿着内裤、袜子和拖鞋,身边有一条扯断的绳子。“从现场情况分析,死者应该是将绳子固定在5楼的楼顶处,然后双手抓住绳子往下顺,中途绳子扯断坠落而亡。”初步分析虽然使当时的情形有了大致的轮廓,但是还需要确凿的证据。
随即,王磊马不停蹄地赶往殡仪馆进行尸检。由于天气炎热,而且尸体已经高度腐败,给尸检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王磊很快进入状态,几个小时下来,各种检材都提取完毕,最关键的指纹也被王磊留了下来,这是死者与生俱来的“身份证”。很快,警方通过比对确认该男子正是居住在事发地5楼的吴某。
来到吴某居住地,在王磊的带领下,大家很快发现了端倪。吴某的防盗门开着,防盗门里面的老式木门却紧锁着。进入室内并没有发现外来者进入的痕迹,其衣服都摊在床上,家里电风扇还一直吹着。木门的把手上系着鞋带,再观察与门把手相近的墙上,原来钉进墙里的铁钉已经歪了。此后,办案人员从木门和旁边的窗户上都检测到了吴某拍打过的手印。通过吴某留下的琐碎痕迹,警方很快拿出了分析意见。
当时,吴某应该是到楼道取放东西。出门时,由于当天风大,系在木门上的鞋带将墙里的铁钉拔歪,鞋带滑落,后将木门碰上。吴某由于无法进入,随便寻找了一根绳子,准备从5楼楼顶顺到自己家中从里面开门,不想中途坠落身亡。至此,王磊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还原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一枚银针 还原案件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漫天大雪。群众张大爷出门倒垃圾,发现邻居“李大夫”家的房门敞开。李大夫平时喜欢钻研中医,附近邻居有腰酸腿痛的都找他扎针灸。天气这么冷,怎么敞着房门?张大爷走进屋内招呼着李大夫,却没有人回应。走近一看,张大爷吓了一跳,李大夫失去意识倒在地上,像是被袭击过。
接到110指令的王磊立即奔赴现场。“当时,门窗完好没有被外来者破坏的痕迹,屋内只有桌子倒了,杯子破碎了。旁边的架子上,针灸包、药品摆放整齐。”此时,一包散落的针灸用针引起了王磊和同事们的注意。经过还原,这些银针比其他针灸包少了一枚。大家由此分析,这起案件很有可能是熟人作案,李大夫应该是为人施针时遭到了袭击。找到那根银针至关重要!
在王磊的指挥下,办案人员一寸一寸翻找,最终在屋内一个旧式大衣柜的一条腿与地面缝隙处发现一根银针。经过检测发现有犯罪嫌疑人的痕迹。原来,犯罪嫌疑人经常来针灸,后来心生歹念,趁李大夫扎针灸没有防备时作案,拿走了存折。据此,案件水落石出。
一滴血迹 锁定凶犯
王磊高大魁梧的外表下,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追求卓越的忠心。2011年1月,在勘查一起抢劫案现场时,他用“拼凑法”通过100余个物证还原了作案过程,蹲在地上5个小时,从卷帘门缝隙处发现一滴血迹,最终锁定凶犯身份。2023年1月,面对系列入室盗窃案件,王磊根据盗窃手段方式,确定系有前科人员作案。对一起案件进行现场勘查时,王磊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循线追踪,在现场1公里外的荒地找到一个水瓶,成功锁定嫌疑人,追回价值数十万元的被盗物品。
王磊秉承“用力干只能合格,用心干才能优秀”的座右铭,深耕刑技领域“高精尖专特”发展,他提供的技术支撑为案件侦破和真相还原找准了“靶心”。王磊还运用专业技能,帮助群众找回忘记存放位置的财物,近三年来,他处置此类警情30余起,找回现金、存单累计200余万元。
记者 常健 通讯员 李晓瀛
图片由公安津南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