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隆重举行。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天津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支队九大队教导员、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吕游受邀参加阅兵观礼活动。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受阅方阵,这位亲历公安刑侦技术从“胶片时代”跨越到“数字智能时代”的“技术尖兵”,感慨万千。
无比激动 倍感光荣
提到自己刚刚经历的一场盛大活动,吕游仍然难掩激动。“当听说观礼受邀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时,抑制不住的兴奋,能够代表天津公安刑侦民警,特别是刑事技术岗位的战友们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观礼,我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光荣。”对吕游而言,此次观礼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会把在现场的所见所感和战友们分享,让大家共同感受这份国家强盛带来的自豪感。
吕游从事的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的影像技术专业,从早期的胶片照相到如今的数字图像处理,他亲历了刑事科学技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年,我能明显感受到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公安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2019年,公安部授予天津市公安局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国公安机关吕游视频侦查工作室”。吕游带领工作室民警承担着全市重特大案件现场勘查、疑难痕迹物证的无损拍照提取等工作,为全市疑难案件提供了重要支撑。
吕游工作室在配合打击犯罪的同时,人像比对技术也应用于服务群众中,为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
比对出25年前被拐儿童
2021年,穿着警服的吕游手持比对成功被拐儿童照片,脸上笑开了花,这张照片曾让全国人民都为之动容。那是一张并不清晰的照片,拍摄于1996年。那时,5岁的小男孩祁吉跟随爸爸妈妈和8岁的哥哥,从湖北黄冈到广东东莞打工。一天深夜,家中遭遇几个蒙面人抢劫,小祁吉被歹徒抢走,任凭爸爸妈妈呼喊和追逐,祁吉最终消失在黑夜里。同年,广东警方破获案件,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但小祁吉杳无音讯,不知被拐卖到了哪里。25年过去了,祁吉依然没有找到。2021年1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多年从事刑事影像技术工作、被公安部确定为刑事技术特长专家的吕游参加了此次行动。
在艰难的寻人过程中,DNA比对之外,人像比对技术的应用为案件的突破打开了另一扇门。“起初我们拿到的就是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是孩子5岁时拍摄的。”吕游说,照片经过技术处理后也只能尽量还原,况且已经过去25年,孩子如今的长相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吕游凝视照片许久,他努力记住所有细节,那段时间,吕游就连做梦都会梦到那张天真烂漫的小脸。吕游和同事们先是凭借这张照片找到约两百个相似的人像,再靠人眼去分辨、寻找相似度最高的那个人。当屏幕上出现这个年轻人的脸时,吕游凝视那双眼睛,突然激动起来,他抑制不住地兴奋,经过仔细辨别,接着又与祁吉的父亲、哥哥的照片仔细分析比对。凭借经验,吕游认定,他一定就是长大了的祁吉。最终,经过当地公安部门DNA比对,这位30岁的男子就是年幼时丢失的祁吉,在此之前,祁吉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民警的帮助下最终一家人团聚。
年龄跨度最大的人像同一鉴定
还有一次,吕游工作室收到一封信函,相关部门委托吕游工作室鉴定一位老人的身份。原来,这位95岁的老人自称曾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是五位解放军战士的合影。据老人说,照片拍摄于1948年解放重庆战役和渡江战役前,他当年只有19岁。老人说,合影之后不久,他和战友就奔赴战场。由于他在战场上负了伤,无法跟随队伍继续前进,后来他回到老家养伤务农……对于这段从军经历,老人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起。如今,照片上他的那几位战友都已经离世,老人也是耄耋之年,他渴望实现自己的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队伍。
要将一位九旬老人和十几岁的年轻人比对,难度相当大。工作室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将照片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更清晰易辨别。最终成功认定照片中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就是老人本人。工作室出具人像同一的鉴定意见。老人的身份得到确认,也找到了几经改变建制的队伍。这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年龄跨度最大的人像同一鉴定。
从人像比对助力“团圆”的温情时刻,到为耄耋老人圆梦的忠诚坚守,这些藏在照片里的“技术密码”,正是天津公安刑事技术人才用匠心与担当书写的平安注脚。
“天津已经连续11年保持命案全破,百姓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增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吕游坚定地说,“面对未来,我将接好先辈传递的接力棒,树牢‘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新警务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发扬工匠精神,将传统经验与公安科技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打击新型犯罪能力水平,让刑事科学技术在新时代公安工作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贡献全部力量。”
记者 张艳
图片由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