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如何陪孩子驯服内心风暴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24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了一些小事会突然情绪爆发。作为家长,与其用“别哭了”“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来简单粗暴地压制,不如学会做孩子的“情绪引路人”,在日常相处中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管理情绪。

  一、读懂情绪密码

  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藏在行为里。家长需要练就一双“情绪慧眼”,把这些行为解码成真实需求。

  三年级的小宇连续两周放学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作业拖到很晚才写,问他在学校的事就发脾气。家长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他最近几次数学小测没考好,被同桌嘲笑“笨”,却不好意思跟家长说。通过耐心沟通,妈妈帮孩子联系老师补课,还教他用“一次成绩不代表什么,我会努力赶上的”回应嘲笑,小宇渐渐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劲头。

  建立家庭“情绪观察日记”是个好办法。家长可以每天花5分钟记录孩子情绪波动的时间、事件和表现。坚持一个月后,就能发现孩子情绪爆发的规律:是否总在作业多、考试前出现?哪些话题容易引发抵触?这些数据能帮助家长提前预防情绪危机。

  二、即时应对有妙招

  1.先接“情绪”,再理“事情”。孩子因为被同学起外号而气到摔书包时,蹲下来和他保持视线平齐,轻轻拍着后背说:“妈妈知道你很委屈,因为他们给你起的外号让你不舒服,对吗?”用精准复述的方式确认感受,能让孩子瞬间平静。

  2.提供“冷静工具包”。在家中设置“情绪角”,摆放解压的捏捏乐、可以乱涂的画纸,或是孩子喜欢的科普书。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可以温和建议:“如果你需要冷静一下,可以去书桌前拼10分钟积木,等感觉好点了我们再聊。”有些孩子还会自己发明调节方法,比如二年级的朵朵就制作了“心情转盘”,转到“深呼吸”就练习腹式呼吸,转到“找人说”就跑去跟姐姐倾诉,转到“运动一下”就去客厅拍球。

  3.引导解决问题。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家长可以用提问代替说教:“下次再被同学起外号,你要怎么做?”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妈妈小时候被人误会,就直接跟他说‘你这样说不对’,后来他就道歉了。如果没有改正,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你要不要试试?”这种方式能帮助孩子积累应对经验,逐渐学会独立处理情绪。

  三、日常浇灌情绪力

  1.家庭情绪时光。晚餐后留出15分钟“心情分享会”,家长带头说:“今天妈妈开会迟到了,特别着急,后来跟大家解释清楚就好多了。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呀?”用开放包容的氛围,让孩子习惯表达感受。

  2. 情绪绘本共读。《我的情绪小怪兽》用彩色怪兽比喻不同情绪,《同桌的阿达》讲述如何应对同学矛盾。读完后和孩子一起制作“家庭情绪手册”,画出每个人生气、难过时的样子,再贴上应对方法的照片(比如“生气时去跑步”的照片、“难过时找爸爸聊天”的照片)。

  (作者系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教师,天津市“仁和·育心”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