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挺身而出 保国护法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19版:副刊津沽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叔同——弘一法师生活的年代是风云变幻的时期,世风浮躁。弘一之所以致力倡律,意在重振当时颓微的中国佛教,整治戒律,起衰振弊。同时,他更以自己“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苦行经历,感化、开导众生。以佛教积极入世的方式,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唤醒人们的爱国热忱。

  那是1927年的春天,弘一住在杭州常寂光寺。此时正值革命军北伐,一些青年过激分子口称“革命”,鼓吹凡有香火之处都是迷信,要灭佛驱僧,毁佛像,拆寺院。江、浙两地尤其闹得厉害。为了挽救危局,上海、南京的几位高僧四处奔走呼吁,与政府当局交涉。弘一正在常寂光寺闭关,得知外面乱成一团,便挺身而出,专请旧交堵申甫到寺相帮,邀请当时的一些新贵,其中也有他过去的学生,请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到寺中会谈。

  弘一事先写了一批字幅,等受邀者陆续到了,堵申甫便把字幅分赠给他们,得到法师的字,大家自然都非常高兴。堵申甫则心里奇怪,被邀请者并没有全到,而弘一法师好像有先见之明,字幅不多不少,每人一幅,刚好够分。这些人看到自己手中字幅上的字后,便静默无语。弘一亦终席不发一言,而后从容走出,步履沉稳,仪态端肃。其中有个过去的学生,平时能言善辩,主张毁佛态度很激烈。弘一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他竟也终席不说一句话。那天天很冷,这人出寺时却满头大汗。后来,“灭佛驱僧”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在当时,护法与护国并不是矛盾的。当国家清平之时,可以说护法就是护国。弘一法师挺身而出,说到底也是他爱国思想的体现。

  皈依佛门的弘一始终关心国家与人民的命运,行善劝善,悲天悯人,他常将楹联等形式作为劝人为善的巧妙手段。“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这些联语警句是弘一的处世之本,也是他在以此劝诫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以慈悲为怀。

  今天,弘扬弘一这位先贤、高僧的爱国精神和“利人利他”的思想,也是传承历史与未来、传递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