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天津美术馆位于中山公园内,与商品陈列所相对,临近图书馆。该馆于1929年12月创议,1930年2月得到市政当局批准。6月领到开办费12000元,开始建筑馆舍。9月开始收集美术品,筹备陈列。
天津美术馆初期计划建成中国式古典楼房,“因限经费,建成西式平房,共计三大间。中部隔为数部,墙壁之粉饰色彩光泽,光线极为充足。该馆之后,建有数间小小中式瓦房,围绕于馆之西,不啻为该馆之点缀品”。三大间平房分为六个展室:第一展室为绘画,展品多向各处借来;第二展室为雕刻,陈列品多来自意大利;第三展室为中国画;第四、五展室为模型,如天坛、故宫宫门、万寿山扇形房以及中原公司等,展品借自基泰公司;第六展室为西洋绘画。馆内瓦房为七、八、九共三个展室,主要陈列稀有之画册印刷品,其中第七展室陈列意大利雕塑画册,第八展室陈列中国画册,第九展室陈列油画画册。
1930年10月20日馆舍落成。这是一座白色西式建筑,10月24日举办落成仪式。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以及中外人士到场。首任馆长严智开教授(严修之子)曾在东京美术学校、巴黎美术学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学。筹备期间,严智开赴日本考察美术馆设备,回国主持馆舍建设。
美术馆开馆后,除定期展览古今美术作品外,还举办绘画传习班,招收青年美术爱好者学画。美术馆展览于10月25日对社会开放,成立一年来,举办10次美术展览,还有摄影展、儿童玩具展,绿蕖美术会会员展等,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
1931年5月,举办第八次美术展览会期间,时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教授的徐悲鸿与著名画家潘玉良前来参观。此外,北平研究院陈列所所长周少希、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主任许太谷、英国国家美术院画家周廷旭、美国狄洛特博物院亚洲艺术馆馆长马尔智也到馆参观。
当时,天津美术馆由教育局管理,属于社会教育机构,美术馆在开馆宗旨中就明确提出其美术教育的职能,也进行了一系列美术教育实践。比如,1931年成立的西画班分为日班和星期班。日班三年全日制上课,有寒暑假;星期班就是业余时间培训。日班的学员毕业后,美术馆还会帮助介绍工作。此后还陆续成立多门类的艺术研修班。刘子久主持的国画班成就显著,培养了刘继卣、王颂余、刘维良、孙克纲、黄士俊、崔金刚、严六符等一批著名画家。
天津美术馆还重视展品的征集,得到社会各界的捐赠支持。如河北第一博物院、中原公司、天津中华书局、故宫博物院、北平古物陈列所、北平历史博物馆、山东图书馆等捐赠了画册、书籍、拓片。天津美术馆还接收徐世昌、华世奎、赵元礼、方药雨、刘大同、黄二南等人捐赠的书画作品,另有姚品侯、穆丽甘等人士捐赠的个人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