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冼玉清:立志终身从事教育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1895年1月10日,冼玉清出生于澳门一个富商之家。冼玉清8岁开蒙,在私塾读书,9-11岁,在澳门启明学校读书,1907年,她转至灌根学校。

  灌根学校创办人是陈子褒,冼玉清立志献身教育与恩师陈子褒的人格感召有关:“他(陈子褒)认为要救中国须从教育入手。我一生受他的影响最深——也立意救中国,也立意委身教育。我自己认为,一有家室,则家庭事务琐碎,不免分心,想全心全意做好教师,亦难免失贤妻之职,二者不可兼得。所以十六七岁我就立志决意独身不嫁。”

  1918年,冼玉清随父母去广州旅游,参观了岭南大学,这次参观让她决定来此就读。1924年6月,冼玉清从岭南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之后,她选择了留校任教。任教期间,冼玉清以一首诗自勉:“树人千载事,岂为稻粱余。直道难为悦,穷愁遂著书。侧身天地窄,荡气酒杯虚。后世吾何感,桓谭倘起余。”

  1938年9月,冼玉清任岭南大学国文系教授。不久,广州陷落,岭南大学迁至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也遭日寇袭击。之后,冼玉清回澳门老家,杜门读书。

  1942年7月,岭南大学决定在粤北曲江仙人庙大村复课。作为岭大教师,回校执教义不容辞,冼玉清不顾家人劝阻,踏上险象环生的返校之旅。

  岭南大学所在的曲江大村风景优美,但师生生活异常艰苦。冼玉清在给友人函中道及那段艰难岁月:“敝校位于大樟林中,环境颇美。惟荜路初启,不具不周。汲水洗衣,均须自理,其他设备简陋可知。五日一墟,馔鲜兼味。山村水远,食从无鱼。书堂走野鼠之群,溷厕集饥蝇之阵……”

  环境如此恶劣,然而,冼玉清“为母校命脉,为生徒学业,甘心荼苦,勉赴其难”。教学全力以赴,著述也一丝不苟:“更无纱缦障宣文,百二传经愧博闻。虞溥著篇先劝学,一生砥砺在精勤。”

  抗战胜利后,岭南大学重回广州。

  任教以来,冼玉清生活朴素,却资助了多位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她曾去校财务处,委托一位财务科长,捐出一笔巨款。

  暮年病重期间,她立下遗嘱,自己的银行存款,除一小部分“帮助亲属之较有需要者”,其余全部捐给国家。当地政府接受冼玉清的捐款多达33.9万元港币。冼玉清常说的一句话是:“钱财所以济人利物,非徒供个人享受。”

  1965年10月2日,冼玉清病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这句话来形容为教育奉献一生的冼玉清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