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时空 闹市寻踪 倾听每片砖瓦的回声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富民路新仓库炮楼、公大七厂、东光大楼(日本宪兵队司令部旧址),在天津的城市版图中,坐落着这几处承载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他们从诞生之初的功能定位,到战争时期的黑暗转身,再到如今作为历史见证的存在,每一处砖瓦都镌刻着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他们更是这座城市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重要坐标。

  富民路炮楼旧址

  海河之畔的侵华铁证

  1937年7月,天津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中沦陷,这座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成为日军鲸吞华北的战略支点。为构建稳固的军事体系,日军1942年在海河东岸建成“北支那野战军货物厂本部”,即“新仓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军用物资集散中心。日军耗时五年构筑了一套严密的防御体系:沿仓库外围修筑了周长10余华里的护库墙,墙外挖掘宽50-100米、深5-6米的护库河,并在护库墙上每隔百米设置隐蔽碉堡,转角处构筑大型角堡,形成扇形交叉火力网。富民路炮楼正是这一防御体系的核心节点之一,扼守海河运输要道,与周边碉堡群共同构成封锁线。

  在万明里社区居委会,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了如今建有河东区明圣老人院的一条小路。步行200多米,一处由钢筋水泥建成的建筑群映入眼帘。首先看到的是两个门洞,如今已经被封上,无法进入。一块金属铭牌上醒目地写有“国防工事、禁止破坏”几个大字。沿着斜坡登上建筑群的顶部,一段长约5米、高约两米多的围墙进入视野。虽然四周已经零零散散地长着各种绿色植物,但墙体上八个排布错落有序、高低不一的射击孔依旧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在附近的国康道上,大家就可以隔着“新仓库”护库河清楚地看到富民路炮楼遗址的全貌。每天都会有大量车辆和行人从国康道上经过。沿途青灰色的围墙以及清晰可见的炮楼射击孔,一直都在记忆着这段海河之畔的日军侵华铁证。

  公大七厂旧址

  刻在城市肌理里的抗战记忆

  公大七厂的前身,是1915年由实业家周学熙创办的华新纱厂。作为近代天津民族纺织工业的代表性企业,华新纱厂凭借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一度成为华北地区规模领先的纺织基地,鼎盛时期拥有纱锭数万枚,产品远销国内外,见证了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艰难崛起。然而,1936年,随着日本侵华野心的不断膨胀,这家民族企业被日商强行霸占,更名为“公大第七纱厂”,沦为日军掠夺中国资源、支撑侵略战争的工具。但不能忘记的是,这里更镌刻着一段浴血抗争的民族记忆——1937年7月29日,86名中国军人曾在此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用生命守护家国尊严。

  得知记者来采访公大七厂旧址,一名西派国印小区的居民李先生热情地带着记者登上了20多层的小区居民楼。顺着李先生手指的方向,包括八角楼、大烟囱和灰黑色的厂房建筑群跃然眼前。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已经63岁的他,就出生在附近,此前父亲也曾多次给他讲起过这段历史。他也曾进过这个遗址内。八角楼上如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弹孔,标志着当时在这里的那一场浴血奋战。有86名中国军人为了保护这里,永远地倒在了这里。

  那座高达数十米的烟囱,是当时厂区锅炉房的配套设施,锅炉房为纺纱、织布车间提供蒸汽动力,支撑着纺织机械的昼夜运转,烟囱排出的浓烟曾是日军疯狂掠夺中国纺织资源的“工业符号”。这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多数被日军直接征用,用于制作军服、军毯等军需物资,成为侵略战争的“帮凶”。

  东光大楼

  残酷统治累累罪行的见证

  东光大楼的最初身份,是日本协和印刷厂的办公用房,20世纪20年代建成。

  1937年天津沦陷后,这座大楼就被改造为日本宪兵队司令部。自此,这里不再是平静的办公场所,而是沦为日本侵略者在天津实施残酷统治的“魔窟”。作为日本宪兵队的核心据点,东光大楼成为日军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实施法西斯统治的工具。在这里,日军宪兵队肆意逮捕爱国志士与无辜民众,通过酷刑审讯、暴力压迫等手段,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犯下了累累罪行。无数仁人志士在此遭受折磨,无数家庭因这里的黑暗统治支离破碎,东光大楼的每一寸空间,都浸染着中国人民的血泪,成为日本侵华战争中实施残酷统治的铁证。

  记者来到东光大楼旧址时,只见这栋楼四层以下已经全部被围挡围了起来,已经无法进入。从外部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在进行修缮。部分被喷涂成白色的屋檐和阳台部分显得十分醒目。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虽然如今无法进入,但是此前他们都是多次进去过的。经过修缮与保护,作为日本宪兵队司令部旧址,东光大楼很早以前就被纳入历史文化保护范畴,此前他们参观时看到,内部通过文物陈列、历史图片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真实还原了当年日军的侵略行径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每逢重要历史纪念日,还会有市民、学生、爱国团体来到这里,通过参观学习,重温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同时也能感受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与自由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文/摄 记者 崔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