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这辈子没跟我们讲过多少大道理,可他待人做事的那份实在,还有遇到事儿不躲的劲儿,比啥话都教得明白。”已经退休的谢为民,聊起96岁的父亲抗战老兵谢会清时,语气里满是敬重。在他心里,父亲的经历不是书本里的故事,而是从小跟着学、记在心里的生活。
谢为民对父亲谢会清的过往,记得格外真切。“我爸总跟我讲,14岁在天津被抓走那会儿,他攥着衣角偷偷发誓,说啥也不能死在矿场里。”那是1943年,谢会清被押往辽宁浦西煤矿当华工,他自己快扛不住了,却还在硬撑着打气:“活着就有盼头,咱总能逃出去。”后来他瞅准机会逃了出来,一路乞讨辗转来到热河,看见八路军救百姓的模样,没多琢磨就参了军,成了一名卫生员。“他说那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能多帮着做点事,就多添一份力量,绝不能拖队伍的后腿。”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谢会清从没因为危险或是劳累,后退过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谢会清执意回到了天津老家。“我爸说,‘出去这么多年,心里总惦记着家乡里的人,回来能搭把手就搭把手’。”身为村支书的他,只把自己当作村里的普通一员,踏踏实实帮大伙解决难处。到了晚年,谢会清又成了社区里的红色宣讲员。每次讲完都要补上一句:“这些事都是我实打实经历过的,得记着,好日子不是凭空来的。”
如今谢为民退休在家,最爱做的事就是陪父亲聊天,听父亲再讲一遍当年的经历。在他心里,父亲从不是什么“大人物”,却用一辈子守住了最珍贵的东西——在绝境里没丢过希望,回村后没忘了帮衬乡亲,这份藏在日常里的实在与坚持,比任何道理都管用。他总觉得,父亲传下来的不只是那些过去的回忆,更是“实在做人、踏实过日子”的根本,这份精神,自己得好好守着,也得让后辈好好接着。
文/摄 记者 穆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