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日前,在天津警备区河西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104岁的张武英坐在家中轮椅上,双手轻轻搭在膝头,目光紧紧锁住门口——他在等一位盼了二十年的人。当99岁的孙业满坐着轮椅,由大女儿推着缓缓进门时,张武英猛地前倾身体,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老首长,认得我吗?”孙业满的声音率先响起。张武英伸手紧紧攥住他的手,笑着回应:“你就是业满,你现在胖了。”
重逢现场:百岁执手话当年
重逢当天,从7点多起床,张武英就没歇着:喝碗小米粥,吃个茶叶蛋,之后便守在客厅等着,时不时问儿子“业满咋还没来”,像盼朋友来玩的孩子一样。另一边,孙业满的兴奋从前一天就藏不住了——熬到半夜才睡,5点天未亮便醒了,坐床边翻找衣服,还拉过大女儿问:“你看我穿这件行不?”大女儿笑问见面想说啥,孙业满没多言,脸上挂着兴奋,吃了早餐:一碗杂粮粥、一个煮鸡蛋,就着咸菜。心情因这场见面多了几分轻快。
10点刚过,门口传来轮椅轱辘声,孙业满到了。大女儿推着他进门,17岁的重孙子跟在后面,拎着礼物袋——男孩本来有课要上,为陪太爷爷见老战友,特意请了假,一路上难掩兴奋。“老首长!”孙业满刚开口,张武英便迎上去,两人的手瞬间相握,攥得紧紧的,这一握就是好几分钟。
“你那时是通信班班长,才20来岁,现在都90多了!”张武英拍着孙业满手背,记忆清晰如昨。孙业满也笑,一遍遍细数过往:“1947年在教导团,你让我留下当班长,我还去你家吃过饭,记得不?”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山东军营聊到天津营房,说到兴起,张武英笑得前仰后合,孙业满也跟着乐了,还不停点头,乡音里满是默契。身旁的工作人员感慨:“两位老人口音重,调子都像,一听就是老乡。”
在聊天时,孙业满从随身袋里拿出家乡的土特产腌鸭蛋和老家的红土,递到张武英面前:“这是老家红土腌的,你尝尝,还是当年的味儿。”张武英也让儿子取来回忆录,翻开后指着孙业满的照片:“你看这张,是你当年在教导队的样子。”二老捧着彼此的礼物,眼里满是珍视。
不知不觉就到11点了,孙业满要走了。轮椅推至门口,张武英拉着他的手不肯放,挽留道:“不留下吃饭啊?”孙业满摇头,声音满是不舍:“我走了,以后有机会再见。”两只手又握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分开。孙业满的轮椅越走越远,张武英坐在轮椅上没动,眼睛一直跟着瞅,好半天才嘀咕一句:“下次早点来啊。”
寻友始末:辗转寻访续旧缘
这场重逢,并非偶然,始于一句藏在心底的惦念。
前不久,天津警备区河西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张武英时,老人突然提及:“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孙业满了,他是我老战友,早年间还在杨柳青一起待过。”说这话时,张武英眼神中满是怀念——自二十多年前和孙业满见面后,两人渐渐断了联系,他总惦记“业满现在咋样了”,却没有了对方联系方式。
工作人员把这话记在了心里,私下开始找线索。当孙业满大女儿把“张武英找您”的消息告知父亲,99岁的孙业满一下坐直身体,记忆瞬间被唤醒:“是张政委。1947年在山东的教导团,他是政治协理员,还提拔我当通信班班长呢。”孙业满声音满是激动,还说起当年细节:“那时每晚行军,张政委总提醒我们‘别抽烟,互相帮衬着’,他对我们特别好。”
工作人员确认孙业满的情况后,才告诉张武英“找到人了”。他一下子激动起来,手都有点抖,忙问:“快说说,业满怎么样了?”得知孙业满身体还好,当即表示“想见面”,两家便约了时间——为这场见面,张武英提前几天就找出回忆录,因里面收录了孙业满照片,“要拿给业满看看,让他想起当年的事。”
岁月交集:军营乡音记心间
两位老人的情谊,刻在岁月年轮里,从1947年山东军营,到天津识字班、营房,再到如今重逢,跨越七十余载。
1947年,部队驻扎在山东,26岁的张武英任教导团政治协理员;21岁的孙业满来教导团学习,因工作认真、不怕吃苦,被张武英看中。“你别去下面学习了,留下来当通信班班长。”后来两人结下了深厚战友情。淮海战役打响,两人被分至不同部队,开启各自战斗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两人才在天津重逢:他们曾在识字班一起学文化;后来又一起住杨柳青营房,“晚上没事就聊天,说当年战斗,说家乡事”。
后来,孙业满因腰间盘、心脏病问题,回安徽老家休养;1979年,一家人从安徽回到天津。二十多年前,俩人聚过一次。
“要不是工作人员帮忙,我们两家人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了。”张武英的儿子感慨,父亲总说“战友情比亲兄弟还亲”,见面后,父亲精神头好了很多。
记者 穆德旺 摄影 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