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旭分别发表致辞并共同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揭牌。
合作平台下设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合作联盟、合作促进中心、发展合作区,将发挥深化对话沟通交流,推动务实项目合作,加强绿色标准对接等多方面功能,推动绿色产业供应链融合发展和重大合作项目落地,促进先进绿色技术共同研发和成果推广。
咨询委员会与合作联盟成立
揭牌仪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合中心主任吴红亮宣布咨询委员会成立,并发布《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发展和合作报告2025》,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引。报告从背景、各国绿色产业发展概况、绿色产业国际合作典型案例、绿色产业合作空间、绿色产业合作模式及机制、发展愿景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为汇集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化绿色产业发展趋势与合作潜力研究,推动项目落地转化,推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孕育更多丰硕成果。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朱建春宣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联盟成立,进一步凝聚了各方力量。据朱建春介绍,截至目前,联盟已招募到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国内外意向会员共80余家,覆盖了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生态修复、能源绿色转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等各个领域,初步完成了联盟章程、架构和运作模式,为高效规范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项合作协议集中签订
揭牌仪式上,吉尔吉斯斯坦“巴特肯州绿色能源+绿色农牧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将推动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助力当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吉尔吉斯第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卓若·玛买提艾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块儿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巴特肯州投资,建一个绿色能源和绿色农牧产业园,建成以后,可为吉尔吉斯斯坦每年输出30亿度的新能源,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这是很优秀的一个典范项目。对这个项目,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特别重视,我们马上要开工,中国光伏发电这一块的技术比较先进,希望跟中国合作建这样的一个项目。”
与此同时,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天津子牙经济开发集团与巴基斯坦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白俄罗斯国机白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友好园区合作协议。巴基斯坦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签约代表林柏表示:“巴基斯坦拉沙卡伊园区是‘中巴经济走廊’第一个正式建设运营的经济特区,主要以绿色环保产业为主体,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和子牙经开区互动,在绿色环保产业方面能够互学互鉴,并且把双方的一些海外的资源和国内的资源互相引进,两个园区项目有大量的产业有互补或者补链延链的情况,也希望两国的一些企业,能够在这种契机之下,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也想借此机会,推动相关的一些工作。”
本市将打造绿色合作新载体
据介绍,静海区将以揭牌启动为契机,依托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废旧电池综合利用、废纸综合利用五大板块发展质效,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相关园区、项目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循环经济产业合作生态,打造绿色产业合作交流的承接载体。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深度聚焦‘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开发、再制造产业发展、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等领域,搭建新型工业化产业承接平台和综合物流枢纽平台,拓展再生资源跨境流通,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园区间合作,畅通循环经济产业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再生资源产业生态,提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实体样板。”
在谈及打造绿色产业合作交流的承接载体方面的情况时,赵爽介绍,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三大载体:“首先是新型工业化平台,用于承接合作平台的具体项目落地,我们规划了863亩土地用于园区的整体建设,其中一期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我们将依托子牙经开区400亩左右的物流用地,打造物流枢纽项目,结合无水港建设,打通子牙经开区再生资源的跨境通道。第三,依托南开大学建立的循环经济研究院是我们协同创新服务的载体,未来能够为我们绿色循环发展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撑。”
据介绍,目前,园区已经集聚900多家优质企业,再生资源处理加工能力近千万吨,实现了由过去单一再生资源拆解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循环经济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双轮驱动”。
记者 苗娜 穆德旺
摄影 记者 苗娜 穆德旺 通讯员 袁广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