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绿满津城 第二季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1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人文生态纪录片《绿满津城》第二季今日开始,周一到周六每天18时20分在天津卫视播出。本报今起对该片解说词进行节选连载。

  ——编者

  一、独乐寺

  1932年,战火纷飞中,建筑学家梁思成第一次踏入独乐寺。这座辽代遗构的雄浑气象令他震撼。他以一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将这座古刹写入中国建筑史,也让独乐寺成为人们欣赏古建的朝圣之地。但从观察一座园林的角度,重新凝视这座寺院,会让人有别样的发现。

  观音阁内,高达16米的观音像目光慈祥,沿着独乐寺中轴线延伸出去,正落在南方里许的白塔之上。这条存在千年的中轴线,彰显着寺观园林的独特哲学。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阎淑龙介绍:“主轴线上的空间和两侧的空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两侧的小院体现出一种静谧、幽静、曲径通幽的感觉。围墙、假山石以及建筑风格,也均体现了清代园林特点。”

  自隋唐建寺,辽代重建后,独乐寺又历经修缮。今日所见,多是清代重修后的模样。1753年,乾隆皇帝下令修复古刹,并在此兴建行宫,每至谒陵祭祖,便在此小憩。行宫内28块御笔碑刻,多为乾隆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法帖。如今漫步园林,这些书法悄然为寻访古迹的人们铺陈出一条脉络来。

  独乐寺有三块重要的匾。山门上“独乐寺”三个字是明代的大奸臣严嵩所书,是标准的楷书。第二块匾中更藏着一点飞墨写就的千古传说。原蓟州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刘春介绍:观音阁的上方,悬挂着一个正方形的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观音之阁”,左下侧还有小字,落款太白。相传当时的县官宴请李白,并请大诗人题字。李白拿起笔来一挥而就,挂上去之后发现,这“之”字上面缺了一点。于是李白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儿,趁着酒兴,往匾上啪地一甩,正好点在“之”字头上。对此,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史树青先生写过一篇论文专门考证,结论是李白确实到过渔阳县,匾额也确实是李白所书。第三块匾额是咸丰皇帝题写的“具足圆成”。

  这座园林的植物,既听过久远的梵音,也让寻访者感受着新的生机。松柏对称而立,是为“礼”,杂树参差排布,则是趣。一礼一趣,一静一动,正是将独乐寺作为一座园林来欣赏时,所能体味到的独特乐趣。

  那古老的,永恒静默的高阁,这常新的,四季轮回的树木,千年一刹,刹那千年,都被一座园林收纳——当人们为建筑而来,它是史书的一页;当人们视它作园林,它便成了流动的史诗。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