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苏轼《超然台记》载:“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由此,有了“超然物外”这个成语。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教给我们一个自得其乐的好方法,即超然物外。游于物事之内,人会不自觉地取美去恶,甚至贪得无厌,一旦不得,即生痛苦。而游于物外者,则只取物事可观之处以自娱,由此可摆脱欲望的纠缠,心生怡悦。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也有句诗体现出对超然物外的推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人要想活得通透,看得真切,过得快乐,就要跳脱出困扰自己的物事,控制好因之起的情绪——不妨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客观对象,跟这个世界“逗逗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