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技术落地生根 人才互联互通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30日下午,在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召开的陕西省专场吹风会上,陕西省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对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陕西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农业科教实力雄厚。杨凌示范区被誉为中国“农科城”,是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中国政府批准建设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连续举办了31届杨凌农高会,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

  自2019年6月以来,陕西认真践行“上海精神”,聚焦“交流、培训、示范”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农科教资源优势,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推动基地成为上合农业大家庭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建设多元合作载体 创新人才培养

  建成投用4.4万平方米的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为农业交流、技术培训提供服务保障。组建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上合组织国家粮食问题研究》等17项研究报告。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围绕旱区农业、作物绿色生产、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在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以及中国境内设立20个实训基地,系统展示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组织当地学员开展实训实操。

  承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合组织粮食安全智慧农业发展研讨会等重大交流活动50多场次,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致贺信。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等500余名上合组织国家政要、政府官员和技术专家到基地参访交流。建立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等机制性交流平台,上合组织国家农业领域相关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深度参与,发布《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杨凌倡议》《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5-2027)》等多项成果。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就派遣农业专家、指导农业规划制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在中国商务部支持下,先后实施农业技术培训80多期,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700多名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到基地参加培训。围绕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远程技术讲座50多期,5.1万人次在线参与学习。开展定制化培训,积极承办巴基斯坦农业技术人员专项培训,首批292名学员参加培训。拓展高层次人才培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基地院校,发起组建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通过招收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学生,实施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秦岭工坊”等教育合作项目,累计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1200多名。

  强化示范推广 开拓农业贸易

  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专家,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等13大类115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苹果矮砧密植、作物抗旱栽培、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节水、盐碱地治理等多项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其中小麦品种较当地品种最高可增产60%,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较原有设备节水50%,矮砧苹果种苗及集约栽培技术亩均增产300公斤。依托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的1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品种试验示范,目前已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0余部,今年2项杂粮标准在白俄罗斯官方发布。

  依托杨凌农高会国际合作平台,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展、农业合作与发展大会等经贸活动。充分发挥农业特色自贸区、综保区政策优势,设立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200余家企业与相关国家开展了农业经贸合作对接。持续畅通农业贸易渠道,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设立基地商务代表处,合作共建商品交易中心,连续2年举办杨凌农高会海外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境外园区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优质粮油产品进口。在基地带动下,陕西对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额由2021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1.4亿元,增长超过230%。

  农业始终是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陕西将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建好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聚焦旱区种业、农业节水灌溉等重点领域,加强务实合作,拓宽培训覆盖面、提高培养层次、创新培训模式,深化农业科技联合攻关,完善境外园区建设模式,更好发挥基地功能,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陕西力量。

  据悉,今年10月25日至29日,将在杨凌示范区举办第32届杨凌农高会,同期还将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

  记者 张艳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