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上合组织助力绿色发展 低碳转型已成共识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昨天,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介绍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合作情况。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郭芳表示,上合组织框架下,习近平主席持续推动各方加强绿色发展合作交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年来,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基础

  据介绍,近年来,成员国在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广泛合作。中国倡议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关于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倡议》等多项成果文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基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成员国在防治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交流,一批绿色、实用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上合组织国家绿色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着力搭建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平台,依托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中国—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每年举办培训、研讨、现场考察等活动,为成员国环境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提供了交流互鉴、提升能力的机会,共同提升区域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郭芳表示,作为上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高度重视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并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与各成员国一道,进一步凝聚共识,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夯实合作基础,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如何在上合组织环保合作中体现与落实的问题。郭芳表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阐释了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为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她介绍,中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首先将理念融入文件,把近30亿人的环境与气候利益紧密相连。同时,也将理念付诸行动。在哈萨克斯坦的札纳塔斯,中企承建的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累计发电超13.7亿千瓦时,满足300万居民用电需求。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努库斯,两国科研人员开展的“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试验项目使产量提高两倍以上,用水量和成本显著下降。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当地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大幅改善人居环境并提供绿色电力。这些项目成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创新基地建设实现“三个一批”

  关于创新基地建设情况,郭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落实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环境部长会达成的共识,中方先期选取上海和山东青岛参与筹建,系统推进,初步实现了“三个一批”,一是挖掘了一批先进技术,中方连续举办三届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并借助各种国际场合精准推介。二是储备了一批环保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并组织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实地考察,配套举办上合组织国家废弃物管理能力建设等系列培训,分享中国管理政策和技术实践。三是引进了一批研发机构,结合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建设,积极引入生态环保研发机构,积累潜在技术项目,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提供科技支撑。未来,还将继续开展环境政策对话与能力建设、搭建更多知识共享合作网络、加强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合作、构筑绿色投融资合作平台。

  上合组织推动全球南方发展

  目前,上合组织已成为推动全球南方发展的重要力量。郭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为全球南南环境合作、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良好范式,可以用多边主义、高层引领、务实合作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多边机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上海精神”开创的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团结引领全球南方,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郭芳还就成员国间生态环保合作成果、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合作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 安元 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