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黛玉所掣的花签上画了一枝芙蓉,题有“风露清愁”四字,背面则是“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诗句。这枝用来象征黛玉的芙蓉究竟是哪种花,历来不乏争论,盖因古诗文中所写的芙蓉有两种,一种是荷花的别名,另一种是锦葵科木槿属的木本花卉木芙蓉。不过,曹雪芹笔下的“芙蓉”应为木芙蓉,在第七回宝钗提到自己吃的药方时,已经明确地将白荷花蕊和白芙蓉蕊区分开来。晴雯死后,宝玉写下《芙蓉女儿诔》,并将诔文挂在芙蓉枝上,恰好遇到了芙蓉花丛里走出的黛玉,也说明书中提到的芙蓉是木芙蓉。
暗含秋意的“风露清愁”,正与木芙蓉特有的花期相关。白居易在诗中描写:“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木芙蓉在农历八月的仲秋时节盛开,以耐寒的特性得到了“拒霜”的别名。苏轼形象地写出了木芙蓉在秋季傲寒的风姿:“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木芙蓉虽是陆生,却颇为喜水,在河岸、湖畔的湿润环境长得分外茂盛,宋人李春伯在诗里作总结:“不宜入水看,只可隔水眺。”湘江一带多生木芙蓉,因此湖南别称“芙蓉国”。
木芙蓉的花朵硕大娇艳,与其说像荷花,不如说更像牡丹花,只是花形更小些,故有别名“秋牡丹”。在南宋宫廷画院画师李迪笔下,生动地描绘了木芙蓉盛开时的鲜妍花朵,白中泛红的色泽宛如美人的脸庞,笔法精到,设色高雅,展现出宫廷画派特有的韵致。木芙蓉花有白有红,盛开时宛然有光,看似柔弱的花朵,竟与名剑有所关联。汉《越绝书》载,越王勾践有宝剑纯钧,光彩灼灼,“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芙蓉剑”后来便成为利剑的别称。有些种类的木芙蓉,花色还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清代《事物异名录》中提到,邛州有一种弄色芙蓉,颜色经常变化,被称为“文官花”。这一名称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种“粉碧绯紫见于一日之间”的花,现在已经难以确定这种花的真实品种。
四川省成都市别名“蓉城”,可以追溯到五代后蜀主孟昶统治时期。他曾下令在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盛开时连成一片四十里的锦绣花海。孟昶得意地对左右人称:“古以蜀为锦城,今观之真锦城也。”
木芙蓉以花开繁盛著称,却被文人认为不够矜贵,产生了“能共余容争几许,得人轻处只缘多”的诗句,“余容”是芍药花的别称。宋代《清异录》记载,长沙许智老家中有两株木芙蓉,树冠可以荫庇方圆一亩左右,盛开时邀请了许多宾客前来赏花。客人里有个叫王子怀的,他估算这些芙蓉花不会超过一万朵,如果芙蓉花的实际数量比一万朵多,自己愿意受罚,并以他带来的歌伎贾三英身披的胡锦鼎文帔做赌注。许智老让仆人们一起动手,将花采下来清点,居然多达一万三千朵,王子怀便将锦帔送给许智老,表示愿赌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