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天津开启试运行,这也是全国首个资源循环领域示范基地。随着投运活动音乐响起,名为“生生不息”的资源循环雕塑开始旋转,而雕塑的运行动力完全来自底座安装的光伏组件……这一雕塑只是基地循环运用场景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更多地方,资源循环元素已全面融入示范基地日常生产和生活场景,通过不断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基地将为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处处都是循环资源
进入基地,一幢天蓝色的大楼便映入眼帘,据了解,基地里大楼的楼体和楼顶都使用了退役全彩光伏组件,不仅美观,还为厂区提供着持续不断的绿色能源,剩余的电能更可以并入电网,而像这样的高科技在基地里处处可见。
“景观绿化采用了退役风机叶片、再生塑木、废弃牡蛎壳、再生混凝土等再生材料,公共活动空间铺有再生纤维人造草皮……”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田泽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我们要诠释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现在的产业已经足够丰富,具备了自己的生态圈,下一步就可以带动一种资源循环的生活方式,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神奇小屋”亮相
在基地,资源循环元素已全面融入示范基地日常生产、生活场景中。以亮相的首批“中国资环驿站”为例,其整体由退役的全彩光伏组件打造,集再生资源回收、退役光伏再利用、电动自行车换电、社区便民服务、离网式微能网应急供电及爱心休憩等功能于一体,打造“资源循环+社区服务+微能网”多功能城市基础设施。
“这个驿站有应急供电的功能,今天的启动仪式就没有外接电源,这种便携设施可以广泛应用到景区、边防以及抢险救灾等场景中。”田泽民表示。
据介绍,此次投运的首批“中国资环驿站”属于社区型驿站,下一步还将逐步推出针对交通枢纽和商圈中心、具备乘用车和商用车换电与资源回收功能的“卫星站点”,以及服务高速交通物流中心、具备重卡换电与资源回收功能的“行星站点”,最终形成“轻量级社区站—中型城区交通站—大型工业枢纽站”三级网络体系,全面覆盖居民生活、商业运输及工业流转场景。
提供资源循环“中国方案”
基地的试运行标志着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进入实践阶段,将有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基地首批引入了中国资环绿色供应链、启源芯动力、新之科技、新源易程等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产线方面,首批投用两条试运行,其中启源芯动力引进每分钟25颗电芯的自动化柔性产线,加快建成我国北方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地。绿色分拣中心设置涉密涉敏载体销毁以及涉密涉敏电子设备拆解两条生产线,将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化销毁中心。
“现在做这个基地就是要从前端掌握资源,用我们的新技术提高资源循环的效率,后期将把这一模式先复制到天津港保税区的临港,进而再向全国推广。”田泽民表示。
文/摄 记者 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