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谁家要盖新房,那消息就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全村。上梁那天,全村人都会聚到新房前,帮忙、看热闹,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上梁,顾名思义,就是把房梁安装到屋顶的最中间。平房一般是五檩或者七檩,土坯房基本都是五檩,中间一根就被称为房梁,它是整个房子的“脊梁”,象征着房子的稳固和家庭的兴旺。在上梁之前,主家会精心挑选一根又粗又直的木梁,并准备好用红布裹着的苹果和糖块,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木梁的中间要贴上画着八卦图案的红纸,图案两端还会贴上红纸写的对联,“上梁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或“阴阳五行平天下,九宫八卦定乾坤”,祈愿吉祥如意,期待新生活平安顺利。
上梁那天,天刚蒙蒙亮,主家就忙开了。随着一声“上梁喽——”的吆喝,木梁被缓缓吊起,稳稳地架在屋顶的两端。木匠师傅站在梁上,把准备好的白酒浇在梁上,嘴里还念叨:“今日上梁吉时到,脚踩金玉步步高……”
接着,就是最热闹的“抛梁”环节。木匠师傅把竹篮里的糖块一把把地抛向人群,糖块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大家争着去接,谁接到就意味着接到了好运气。孩子们更是兴奋得跑来跑去,嘴里还喊着:“接糖了,接糖了!”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上梁仪式结束后,就是上苇把子。苇把子被人们一根根送到上面,密密麻麻排在檩条上,逐渐把屋顶封得严严实实。最后,大工们会用杠子把苇把子撬紧,从下面朝上看,看不到一点天空,再上一遍泥。待泥半干时,用扁担或木棍在泥上用力敲打,使房顶固定成一个整体,这个工作才算是完成了。
到了晚上主家会摆上几桌酒席,感谢帮忙的乡亲们。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一刻,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这个新家的诞生而高兴。
如今,留下来的老房子很少有人再去翻盖,上梁的仪式也就渐渐消失了。但每当我回想起那些上梁的日子,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快乐。上梁时的热闹、木匠的祝词,还有那满天飞舞的糖块,都成了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上梁不仅仅是一个建房的环节,还包含着祖先留下的文化传统,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管建筑形式怎么变,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祈愿,永远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