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步道、绿色的植被与湛蓝的海水遥相辉映,生态观景花园里,露营的帐篷点缀在草坪上,海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掠过岸边绿茵,海浪轻柔地拍打着生态海堤……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的中港池岸线焕新工程迎来重要节点,全部二期工程也将于2026年完成。
二期工程明年完工
曾经的这里是平直单调的抛石护坡夹杂着混凝土块,不仅景观效果不佳,防潮防浪标准也难以满足需求,制约了区域吸引优质资源的能力。而如今的中港池岸线已经成为市民与自然对话的新空间:滨海步道上,散步的人们络绎不绝;树荫下,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与浪涛声交织成趣。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岸线焕新,显著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为营商环境增添了新的活力,使这里成为保税区展现生态魅力的鲜活名片。
据介绍,自2021年起,天津港保税区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在完成中港池北部岸线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后,迅速启动二期工程。工程按1.9公里段、3.2公里段、3.9公里段和4.0公里段四个区段推进。各段海堤均严格遵守200年一遇的高潮位叠加100年一遇的波浪防潮标准进行建设。其中3.2公里段和3.9公里段结合区域特点打造复合斜坡形式海堤,并采用曲线化设计,在筑牢防洪防潮“安全屏障”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与陆域生态环境协同修复。截至目前,二期工程3.9公里段已完成生态化改造,4.0公里段岸线将于2026年完成改造。
三重防护“生态换心”
岸线焕新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实践,修复工程创新采用了三重防护手段,遵循“堤前带体现生态、堤身带体现安全、堤后带去人工化”的建设原则,通过运用“隐性堤防”和“生态护面”技术,对硬质海堤进行“生态换心”改造,这样的方案在显著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为动植物也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改造后的海堤呈现出全新面貌,多级岸坡与护底、滩涂自然衔接,充分适应地形的堤线有效拓展了亲水空间,为生物营造出深浅交错的栖息乐园;放缓的护面增设多级斜坡,搭配多空隙粗糙结构,既筑牢了防洪防潮的“安全屏障”,又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的协同增效。
记者 苗娜
图片由天津港保税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