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位“35岁程序员因长期熬夜突发脑干出血”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他的经历给许多人敲响警钟,脑干出血不再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在年轻人群体中高发。
脑干出血问题很严重
当事人吴先生是一名有8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因长期熬夜,脑干出血5毫升,昏迷了15天,瘫痪两个月。经救治虽脱离生命危险,但不得不重新学习站立行走。目前,经过康复训练已能独立行走。
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维持着呼吸、心跳、意识等基本生命活动。如果说大脑是全身的司令部,那脑干就是司令部里的总司令。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基底节出血等都是常见的脑出血类型,其中尤以脑干出血最为危重。
山东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丁绪元介绍,脑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属卒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即使幸存也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据统计,脑干出血量3毫升以下患者,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5毫升以上患者,死亡率90%左右;如果出血量超过10毫升,死亡率几乎100%。
高血压是常见诱因
“脑干出血患者多数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日常一定要保持血压稳定。”山东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宝华提醒,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戒烟戒酒,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不私自换药、停药,不私自调整药物剂量,科学平稳降压。还要多补充水分,控制盐分摄入,因为高盐是诱发高血压最可控、最重要的因素。
在人的大脑中,右半侧血管相对脆弱,因此,在同种因素刺激下,右半脑更容易发生脑出血、脑梗等疾病。经常使用左手,有利于右脑开发,所以,平时可适当锻炼左手,能够更好地刺激右半脑。当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做到心平气和,也有利于释放压力。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脑干出血的发病年龄段也从60岁左右提前到40岁左右。脑干出血的原因除了高血压外,还有不良生活习惯、先天血管畸形、酗酒、吸烟等。此外,车祸、打击伤、坠落伤等损伤都会使头部产生一个剪切力,这个剪切力可以导致脑干里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急救抓住黄金5分钟
前文提到的吴先生在病发前出现手麻脚麻,当时他还以为是颈椎病,直到晚上发生呕吐才去就医,被确诊为脑干出血。日常生活中,如果突发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需立即就医,在确定脑干出血后,发病后6小时内干预可大幅提升生存率。
脑干出血发病后有一个黄金5分钟的急救时间。第一,如果患者摔倒在空间比较狭小的场所比如卫生间,要将患者移到比较宽敞的地方比如客厅。但是在搬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稳,而且头部要避免震动,要保持平卧的姿势。第二,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呕吐的时候,呕吐物堵塞气管导致窒息。第三,要保持呼吸通畅。首先,把患者的衣服解开,让他胸部的呼吸自如。然后,及时拨打120,在联系救护车的时候要简要地把患者的病史以及他发病的情况告知医生,让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救护车来的时候,能够迅速地进行急诊治疗。
(摘自《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