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战国名将的“转身”之道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17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乐毅,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其一生辗转燕赵,以智勇立身,更因一场漂亮的“转身”,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年入燕时,乐毅便得燕昭王赏识,官至亚卿。时值燕昭王矢志报齐国破燕之仇,乐毅力主合纵抗齐,被拜为上将军,兼领赵国相印,统领五国联军一举攻破齐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因赫赫战功获封“昌国君”。

  连克齐地后,乐毅唯独留下莒与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他深知“破城易,服心难”,他在已占之地推行怀柔之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人心——这是军事家难得的政治远见,却也为后来的风波埋下伏笔。

  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齐国田单听闻惠王对乐毅早有不满,便趁机散布谣言:乐毅故意拖延不攻,想在齐国自立为王;齐人不怕乐毅,只怕燕国换将。燕惠王中计,下令召回乐毅,改任骑劫为主帅。乐毅洞悉危机,若归国恐遭不测,遂毅然投奔赵国。赵王敬重其才,将观津封予他,赐号“望诸君”,以示尊崇。

  骑劫率军与齐军战于即墨,燕军大败,齐国趁机收复全部失地。燕惠王追悔莫及,却派人指责乐毅“辜负先王厚恩”。面对这顶“背信弃义”的帽子,乐毅写下千古名篇《报燕惠王书》。信中,他既感念燕昭王的破格提拔与信任,历数合纵伐齐的功绩,以证忠诚;又借吴王夫差猜忌伍子胥终致国灭的典故,暗讽惠王猜忌贤能;更明言“不敢助赵伐燕”,既守了道义,又为自己正名。

  最终,燕惠王愧疚之下,将“昌国君”封号赐给乐毅之子乐间。乐毅则往来于燕赵之间,兼任两国客卿,得以善终。

  乐毅的“转身”,绝非背主,而是避开愚忠的智慧:既保全自身与家人,促使燕惠王悔悟,更搭建起燕赵沟通的桥梁。隔着两千多年的风烟回望,这份在权谋漩涡中坚守原则、灵活应变的魄力,依旧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