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花少’拍出了马达加斯加最真实的情况。我们在这里,不光是教技术,更是交朋友、过日子。”在昨晚播出的《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中,成员探访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和花少团相处交流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马达加斯加,“花少团”开启了本次游学之旅中最重要的一课《一粒种子带来的奇迹》。由袁隆平团队引入、经胡月舫等中国水稻专家推广的杂交水稻,已在马达加斯加深深扎根。在胡月舫的指引下,“花少团”全员下地农耕:那英、陈数、马思纯、张雅琪手握镰刀收割,弯腰弓背间体会劳作的酸胀;李沁、龚俊用油桶打稻子,感受脱粒的反复与不易;张晚意尝试操作收割机,在“轰隆”声中与沉重机械较劲儿。大家割完水稻后,并肩唱起《明天会更好》,风吹稻浪拂过每个人的笑颜,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的成果,更触摸到了中非友好交往的温度。
“拿着镰刀笨拙的那个劲儿,特别不容易。”那英感慨,“后来我发现,镰刀上手以后需要一点点找那个窍门——反正就是熟能生巧。干完农活之后吃饭贼香,吃了三碗米饭,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那英透露,大家起初以为只是来参观稻田,“胡老师忽然让我们试试下田收割,那我们必须答应,没有犹豫!”她透露,大家在田埂上一起唱响《明天会更好》的一幕也是自发的,“我们完全不是摆拍出来的。下田干活,然后收工了,就是那种感觉,很感动。”她感慨,胡老师带领团队不仅让杂交水稻成为马达加斯加的重要项目,他还学会了流利的马达加斯加语,与当地人从陌生变成邻里般亲近,“他们有热情、有理想,太令人尊敬了!”
记者 王轶斐
图片由播出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