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她们把“剪纸”穿在了身上

日期:08-24
字号:
版面:第08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津南区小站镇减河南社区,居民将千年非遗的灵动韵律穿在身上,上演了一场名为“纸上生花·身上披锦”的剪纸走秀。日前,这场别出心裁的“时装秀”瞬间点燃了“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的高潮,更成为小站镇非遗剪纸艺术在创新传承路上破茧成蝶的生动见证。

  此次津南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分队下基层演出精彩纷呈,陈氏太极的刚柔并济、居民的深情独唱、评戏《小女婿》选段的悠扬韵味,共同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然而,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无疑是压轴登场的剪纸时装秀。一群身着特殊华服的居民款款而行,寓意祥瑞的龙凤图腾盘桓于飘逸的披风之上,象征富贵的牡丹纹样盛放在云肩中央,剪纸艺术以红纸为魂、巧手为笔,将吉祥纹样化作衣袂间流转的华彩;而象征美好爱情的蝴蝶则化作小巧灵动的头饰甚至戒指,薄如蝉翼的翅膀纤毫毕现,于鬓角指间振翅欲飞。

  剪纸服饰这一“破圈”创意从何而来?“剪纸早已融入我们社区的基因,是居民共同的骄傲和情感纽带。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源于大家对这门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它未来发展的深切思考。”减河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庆玉介绍说,社区积极搭建平台,定期组织“非遗创意沙龙”,邀请剪纸艺人、服装设计爱好者、年轻居民参与讨论。正是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让剪纸穿在身上”的金点子萌芽了。社区随即链接资源,提供场地和材料,将居民共同的梦想一步步孵化成舞台上的璀璨现实。这不仅是艺术的创新,更是社区凝聚力、文化自信力的体现。

  “让平面的剪纸‘立’起来、‘动’起来,还能穿在身上,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坚持。”在社区“非遗工坊”里,志愿服务队骨干成员、资深剪纸艺人栾曼一边灵巧地转动着手中的红纸,一边道出创新的艰辛。创作剪纸服装绝非简单的图案粘贴,设计稿需兼顾剪纸独特的镂空语言与服装的立体结构和垂坠感,如何将剪纸作品牢固而美观地附着于布料上,团队尝试了多种固定技法,经历了无数次布料上的纹样脱色、跑绒。一件看似轻盈的剪纸礼服,其诞生过程凝聚着近半个月乃至更久的反复试验与精雕细琢。

  记者 张艳 通讯员 张鸾

  图片由津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