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外孙想为生病术后的姥爷做一点事,结果这份孝心转化为创造发明的动力,再之后变成与同学伙伴合作的项目,又一起携手不断更新完善,最终带着少年的智慧与创意,走上“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的赛场,结果斩获了全国一等奖。协作获得这个佳绩的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廖恩树、李铭帝。在这次大赛中,本市还有众多“小发明家”组成团队取得佳绩。
廖恩树说:“当初是因为姥爷做手术,之后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目睹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移动卧床病人的艰辛与不易。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风险,那些需要小心翼翼搬运的场景,特别有感触。”廖恩树与伙伴们谈论起这个话题,一起思考能否用科技的力量,让病患的转移更安全便捷。说干就干,他与同学李铭帝组成团队,一起学习机械知识、电路搭建和Arduino编程。“小外”科技社团的伙伴们大力支持,老师们给予专业指导,让天马行空的构想变成了现实——集遥控移动、平稳升降、智能避障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稳升医疗床诞生了,它能灵活移动、安全升降,还拥有“智慧之眼”来主动避障。这项发明也让勇于创新的少年们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让科技创新更有温度地服务生活。
为了鼓励广大青少年追逐科技梦想并积极参与本届大赛,今年7月上旬,由共青团天津市委主办,天津市青年发展促进中心、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承办了天津赛区的比赛,376个团队、500余名青少年选手同台竞技,项目涵盖可持续社区、食品的未来、与自然为友等15个主题领域。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代表天津赛区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他们带来的“旋卷侠”乒乓球自动收集器、“盾宝小卫士”安全距离警示书包、“餐桌小旋风”传动带自清洁智能餐桌、“久坐卫士”智能健康坐垫等项目,既注重科技又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备受瞩目的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日前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近12万名青少年参与。经过层层选拔与激烈角逐,最终12000余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文/摄 记者 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