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介绍,相对于往年,今年秋季花粉期提前了,这可能与前期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长有关。但近期降水多,对花粉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市民需关注后期晴朗天气下的花粉浓度,做好防护。
秋季花粉大多来源于杂草,致敏性显著强于春季木本植物花粉,主要来源包括葎草(拉拉秧)、蒿草(如艾蒿、沙蒿等)、豚草、藜科植物(如灰灰菜)、禾本科植物(如狗尾草)等。
花粉过敏气象指数分为4级,等级越高,花粉浓度越高,致敏性越强。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花粉症的方法,最好的自我保护办法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气象部门建议市民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花粉浓度较高季节,易过敏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远离花草繁茂区域,上午10点到下午5点是花粉高发时段,敏感人群尽量避开此段时间出门。
第二,在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洗脸和洗手,以减少花粉在身体上的残留。
第三,居家时,保持室内清洁,适当通风,并避免在室外晾晒衣物和床单,使用空气过滤器也能有效降低室内花粉浓度。
第四,如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治疗,从而避免病情加重和反复。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