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河北梆子剧院《金铃记》完成“像音像”录制工作,不久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金铃记》为河北梆子经典剧目之一,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中,寇准夜探天波府揭秘杨延昭“假死”迷雾。一级演员、河北梆子“银达子派”传人、天津市非遗传承人王少华,作为名家之后(其父为梆子泰斗王伯华),深得家学精髓,唱做精湛。剧中,他以大段高亢嘹亮、韵味醇厚、情感充沛“银派”唱腔,直击人心,尽显梆子声腔之美,在“背靴探穴”一折中,通过繁复的蹉步、滑步、探步,细腻传神的抖髯、甩髯、眼神,以及背着官靴、赤足夜行的独特身段,王少华将寇准年迈体衰却小心谨慎、机警果敢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此次“像音像”的录制,运用高清影像与录音技术,完整、精准、高清地记录下王少华演绎寇准的精湛技艺和艺术神韵,为后学者、研究者钻研提供了清晰、权威的视听依据,保障艺术传承的纯正与高水准。这份“像音像”版本,也成为该剧和主演王少华“银达子派”表演艺术的国家级“标准教材”。同时,通过“像音像”这一国家级平台的展示,是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卫派”河北梆子这一重要地方剧种的有力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其在全国戏曲版图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 单炜炜 摄影 周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