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今晚报

秉笔拿枪 既是作家更是战士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第11版:文娱       上一篇    下一篇

  前辈们不仅要在战场上痛击日寇,还要在精神上战胜敌人,纵使面对枪林弹雨、吃着树叶黑豆、纸张极度匮乏,他们也毫无惧色,用笔墨铸成一道无形的钢铁长城——

  昨天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天津文学馆承办的“与新时代同行”系列活动“铭记历史 笔铸河山——天津文学馆藏品展”开幕仪式,在天津文学馆举行。本次展览,以“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津沽大地的延安文脉”“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三大主题,共展示了40余位亲历抗战且在天津工作、生活和斗争的作家的曲折历程和经典之作,再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其间,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尹学芸代表天津文学馆接受百花文艺出版社捐赠的抗战题材文学出版物,并颁发捐赠证书。

  保家卫国传递民族最强音

  展览内容涵盖孙犁的《荷花淀》、梁斌的《红旗谱》、曹禺的《蜕变》、袁静与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冯志的《敌后武工队》、穆旦的《赞美》等,通过手稿、书籍、图片、影视、歌曲等丰富的史料再现,带给了到场观众心灵的冲击。

  在本次展览中,大多数作家都有参军报国的经历。孙犁,“七七事变”后毅然加入了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组织抗日宣传,开始了抗战文学的创作、编辑和传播工作;梁斌,抗战爆发后,回家乡组建了第一支游击队;阿垅,在淞沪会战中作战负伤;徐光耀,《小兵张嘎》的作者,13岁参加八路军,1949年写于天津的《平原烈火》是新中国第一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天津籍作家冯志,《敌后武工队》的作者,曾任冀中九分区武工队小队长,双手能打盒子枪,亲手杀过十几个鬼子汉奸;穆旦,曾任中国远征军英语翻译,赴缅作战也未停止创作……

  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桂元说到,这些前辈们用枪杆子保家卫国,还紧握手中笔,宣传英雄事迹,鼓励劳动生产,揭露日寇罪行,“用笔杆子捍卫民族尊严,传递民族心灵深处的最强音。”

  “天津抗战矿藏”值得深挖

  市作协副主席、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闫立飞提到,这次馆藏展出的诸多天津大家名家,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名家,“让我越发感到天津文学的历史,尤其是红色抗战文学的历史,是一个丰富的矿藏,值得继续深入。”

  “抗战中显示出的团结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这一角度出发,有助于当下青年作家更深刻地理解和书写抗战题材。”市作协副主席武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说,天津在抗战中的历史丰富,包括沦陷前后人民的抵抗、地下交通站的故事、老百姓主动保护地下党活动等,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武歆也希望年青一代作家能够继承“深入生活”的创作传统,是用脚步丈量历史、用真情实感创作出有时代力量的作品。

  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委员会委员、作家、评论家、社区居民、文学爱好者等出席开幕式并进行参观,其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现场。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希望这些老物件和前辈的故事,能让孩子在头脑中留下一份爱国精神的“印记”,“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新的抗战读物助力孩子的成长。”

  记者 单炜炜 王轶斐

  摄影 记者 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