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此时,暑气散,清风起。我们即将告别今年的炎热盛夏,迎来天地澄清的凉爽初秋。每年的8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之始,天气逐渐凉爽,尤其在一阵秋风、一场秋雨之后秋意更加明显。俗语道“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此时,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早晚凉。
【物候现象】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以五天为一候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先陈列如祭而后食;树叶渐渐变黄掉落,草木枯萎,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种收敛的态势;各类庄稼逐渐成熟,即将迎来丰收的时刻。
【节气文化】
处暑时节,中国南方地区此时仍然处在暑热当中,“秋老虎”继续发威,北方地区则是暑去凉来、气温不再如盛夏那般酷热难耐,一天中,高温的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早晚能明显感受到凉意的侵袭。
农谚有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此时,各类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阶段,田野里一片金黄,是收获的前奏。比如玉米棒子饱满结实,谷穗沉甸甸地低下了头。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等三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重要节日。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好时节。沿海地区渔民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处暑养生】
处暑一到,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需注意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早睡早起,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其中,“早睡”可调养人体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大家最好在22时前入睡,预防“秋乏”,有条件者,还要适当午睡。
为免燥邪伤人,秋季饮食当“以润为贵”。秋季燥气当令,燥伤肺,在饮食方面,人们应多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平时可选取百合、银耳、川贝、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清燥,益气保健。
整理 王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