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园(中山公园曾用名,下同)建成以后,种了许多树木,尤其是无数的杨柳。由于当时管护得当,公园树木茂盛,亭台齐备,夏日晚上来乘凉的人很多,并有军乐队及电影助兴,成为天津市民经常光顾的休憩场所。随后,1924年公园遭到破坏,1929年公园董事会确定整修计划,1930年开始实施整修。《银晶日报》于1930年6月9日刊载《天津公园(即中山公园)八景,可惊的复兴事业,介绍那非常的胜景》一文:“想不到最近几个月,居然有人把它复兴起来,并且工作进展的很快。前日,以五枚大铜子的代价,前去唱了一出最时髦的游览(而不是美梦)。虽然是劫后沧桑,倒也红红绿绿,装成了个很美丽的花花世界。”
天津人喜欢把景色细分为八景,如天津八景、挂甲寺八景、葛沽八景,等等,上述文章的作者也附庸风雅,将整修后的公园景色厘为如下八景。
土山苍秀。土山是公园中原有的,军队几次进驻公园后,将山上的树木几乎全部砍伐。只剩“这个偌大的土堆,竟然无法破坏,得以保全下来。鲁殿灵光,岿然独存”。这次补种了一些树木,感觉“总不若旧时蓊郁可爱了”。
大士杨枝。土山的正面为观世音菩萨塑像,下临荷花池,也是原有的重新修复。“像高丈六,系洋灰质,矗立在池边的人造岩石上,塑工很不坏,衣袂飘举,手持净瓶,瓶中藏着喷水管,作向下倾泻的姿势,大约是所谓杨枝滴水洒遍大千世界的话头了。当丘八爷在园时,也许是看在菩萨的份上,特别优待,未加侵害。可惜瓶口已经断落了。这次重修,将就把瓶口缩短了一截。”
疏林夕照。河北公园原来树木葱郁,经过驻军的破坏,剩余的几棵树,硕果仅存斜阳影里,风日凄清,更使人回想到从前大木千章的盛况了。
水柱云烟。园内中部有一喷水池,喷头制作简单,仅直立一洋灰方柱,距柱子尖顶尺许,有盘形一具。盘的四周,题四字曰“云烟吐雾”。
板桥流水。土山背面有一道溪水,水流不大,但白色的板桥,不加修饰,斜躺在溪水之上,饶有野趣。
危廊觅句。公园后面的墙垣,原来有很长的一道回廊,业已坍塌过半。作者说危廊比回廊确切,廊柱上刻画许多游客的留言。
孤亭猿啸。溪流尽处有一亭,木牌书“猴亭”,养着一老一小两个猴,这里成了儿童喜欢的地方。
百鸟鸣春。一个小木屋形木架,周围用铁丝围成一圈,中间种着一株树枝,里头养的鸟栖息上面。外面有一块牌子,题着“百鸟笼罩”。
作者想象“那鸟儿的鸣声啾啾,也许就是所谓弱者的呼声,但是看看它们鼓翅交颈的情形,好像是已被春的热情所燃烧,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了”。
《银晶日报》的这篇文章,用八景简单叙述了1930年公园修复后的面貌,其中包含对兵燹破坏的唏嘘,也有对公园修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