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热爱祖国,一心渴望祖国富强起来。有感于国家内忧外患,社会风俗颓废,民主空气淡薄等现实情况,20世纪初,他与许幻园、黄炎培等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士在上海南市创办了“沪学会”,定期演讲爱国、卫生、民主等内容,并附设补习学校,培植后进。他编写了一本《文野婚姻新戏册》,宣传男女婚姻自由的思想。
1905年,李叔同先后为补习学校写了两首歌颂祖国的歌词《祖国歌》和《大中华》。
《祖国歌》的歌词是:
上下五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大中华》的歌词大意是:
……赤县膏腴神明裔。地大物博,相生相养,建国五千余岁。振衣昆仑之巅,濯足扶桑之漪;山川灵秀所钟,人物光荣永垂。猗欤哉,伟欤哉,仁风翔九畿!猗欤哉,伟欤哉,威灵振四夷!……
李叔同身处封建政治腐败、濒于崩溃之际,深感民族自尊心的丧失,因此歌词中热情歌颂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唤起国民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这两首歌,一时风行全国,为广大男女青年所传唱,并且远播到海外华侨中。
李叔同后来的门生丰子恺,在回忆当年情景时说,他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外患日逼、屡遭国耻之际,“那时民间曾经有‘抵制美货’‘抵制日货’‘劝用国货’等运动。我在小学里唱到这《祖国歌》的时候,正是‘劝用国货’的时期。我唱到‘上下五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的时候,和同学们肩了旗子排队到街上去宣传‘劝用国货’时的情景,憬然在目。我们排队游行时唱着歌,李叔同先生的《祖国歌》正是其中之一。”(《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从丰子恺的回忆可以看出,20世纪初,《祖国歌》和它的作者李叔同影响之一斑。
1910年,李叔同从日本学成归国,当时正是中华民族革命思想最为澎湃的时期,他遂即加入柳亚子领导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努力鼓吹及唤醒国民的民族精神。转年,辛亥革命,民国成立,他感奋而填了一阕《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满江红》表达了李叔同对祖国的挚爱,并也以此激发国人的拳拳爱国心。在天津,由贺敬之书写的《满江红》这一歌词(刻石)被安置在“李叔同书法碑林”迎面的地方。